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灶房里,苏晚在炒瓜子和生。铁锅烧热了,倒上沙子和瓜子,用大铲子不停地翻,“沙沙”的响声混著瓜子的香味飘出来。“这瓜子得炒得火候正好,”她尝了颗,“不生不糊,嗑著才香。”晓梅则在往小布袋里装果,每个布袋里装几颗水果、两块酥、一把瓜子,“这是给拜年时带的伴手礼,人家给咱孩子,咱也得回礼,礼尚往来才热闹。”
夜里,大家围在炕上试灯笼。傻柱点了支蜡烛,放进大灯笼里,红光透过纸照出来,把蝙蝠、铜钱的影子映在墙上,晃晃悠悠的像活了。“真好看,”念秋拍著手,“比庙里的灯笼还亮!”张奶奶看著墙上的影子,念叨著:“蝙蝠飞,铜钱落,来年准能多挣钱,孩子们都平安。”
许朗把奶和酥装进个大瓷罐里,放在炕头的柜子上。“这罐得锁起来,”他笑著说,“不然念秋和月娥能一夜把吃完。”念秋撅著嘴:“我才不呢,我要留著过年给小伙伴分。”月娥也跟著点头:“我也留著,分给我爹吃,他最爱吃酥。”
窗外的月亮又升起来了,照著院里的红灯笼,灯笼的影子投在地上,像片跳动的火焰。屋里的灯亮著,张奶奶在教晓梅剪灯,就是把蜡烛芯剪得短短的,这样灯笼里的火苗才稳。苏晚则在缝装果的小布袋,用的是红色的细布,上面绣著个“福”字,“装的袋子也得喜庆,看著就招人喜欢。”
离过年还有五天了。院里的灯笼红得像团火,罐里的果甜得像蜜,每个人的心里都揣著团暖烘烘的盼头。这扎灯笼的竹篾里,藏著对光明的嚮往;这包果的甜香里,裹著对团圆的期盼。就像那灯笼里跳动的火苗,明明灭灭间,把腊月的夜照得暖融融的,也把新年的脚步照得越来越近。
第二天一早,念秋就提著小灯笼去找小伙伴显摆,月娥跟在后面,两人的灯笼在雪地里一晃一晃,像两颗移动的小星星。晓梅则开始做瓜,就是用麦芽熬的,拉成长条切成块,黏黏的能粘住牙。“这是给灶王爷准备的,”她边熬边说,“二十三祭灶,得用瓜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多说咱家事好。”
傻柱和许朗去给亲戚家送灯笼,有叔伯家的,有姑姨家的,每家送个中等大小的灯笼。“去年他们给咱送了腊鱼,”傻柱说,“今年咱送灯笼,礼尚往来,亲戚才走得亲。”建业则在院里给灯笼刷清油,刷了油的灯笼纸更结实,还防水,“下点小雪也不怕,能亮到正月十五。”
张奶奶把装果的小布袋分好,每个布袋上都繫著不同顏色的绳,“红绳给长辈,绿绳给平辈,黄绳给孩子,一眼就能分清。”苏晚则在炒生,这次放了些盐,炒出来的生咸香,正好解果的甜腻,“光吃甜的腻得慌,配点咸生,才爽口。”
晌午的时候,太阳出来了,照得灯笼上的金纸穗闪闪发亮。李大叔家的小子来了,送来两串鞭炮,说是给傻柱家添喜气的。“这鞭炮是我爹特意做的,响得很,”小李把鞭炮掛在灯笼杆上,“三十晚上放,能把年兽嚇跑。”傻柱赶紧抓了把奶给他:“尝尝新,甜到心里头。”
傍晚时,风停了,院里的灯笼静静地掛著,像睡著了的红精灵。念秋和月娥玩累了,趴在炕桌上看张奶奶数果。张奶奶数出三十颗奶,用红纸包好:“这是给三十晚上守岁时吃的,每人一颗,甜甜蜜蜜过新年。”
离过年还有四天了。灯笼的红,果的甜,像幅浓墨重彩的画,把腊月的日子染得鲜亮。每个人都在这红与甜里,盼著那个灯火通明、笑语满堂的新年。就像那灯笼里的烛火,虽然微弱,却能照亮整个院子;就像那果的甜,虽然微小,却能甜透整颗心。这便是年的味道,热烈而温暖,甜蜜而悠长,在腊月的时光里慢慢酝酿,只等那一声新年的钟声,便绽放出最浓的芬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