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进度加快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话一出,直接针尖对麦芒。
议事厅里顿时炸开了锅。
支持的和反对的双方代表都蹦出来,互相指责。
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拍著桌子对骂,就差上演一场真人互殴了。
“我们必须正视现实!”
就在混乱中,一位来自瑞典的北欧女议员站了起来,她的声音不算高,但她的地位很高,让周围的爭吵声渐渐小了下去。
“华夏主导制定的新国际规则,大家都有目共睹。”
“他们所规定的碳排放標准,嗯,华夏的『绿源』標准比我们的严格百分之三十,他们自己还是硬生生做到了,比我们更节能。”
“数字经济治理方面,我想大家也知道,灵网的安全协议,已经成为全球通用標准。”
“还有智慧財產权保护,华夏的量子加密技术,让专利侵权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太空资源开发方面,华夏的『夸父』空间站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营。”
“方方面面,华夏制定的標准,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標准!”
她按下手中的遥控器,身后的屏幕亮起一组数据,语速適中而清晰:
“灵网在这十年间,已经逐渐覆盖了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聚居区。”
“传输速度是我们欧洲『欧罗巴网际网路』的五倍以上,是无可爭议的国际信息基础设施!”
“如果拒绝参与,就意味著,我们將要被时代拋弃!”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与华夏谈判经济一体化协议,不是投降。”
“先生们,你们得转换一下自己的想法了,是寻求在新的全球格局中,为欧洲爭取最大利益和话语权的务实之举!”
“难道你们想让欧洲成为下一个南美?”
台下,支持者与反对者依旧壁垒分明,不过相比之前,反对者倒是底气不足了许多。
而与之相反,支持者声音都洪亮不少,显然更有了底气。
不过反对者还是存在的,两方的爭吵声、辩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气得面色涨红,连话都说不清,有人则低头沉思,好像在搜索可能性。
角落里,一位身上没什么装饰品,穿的也平平无奇,穿著普通黑色大衣的男人正低调地坐在旁听席上。
他没有戴什么显眼的墨镜和口罩之类,也並没有惹来其他人的好奇目光。
別人余光只是打量了他一眼就匆匆略过,只因为他稍微化妆后的面孔,在现场实在太普通。
他正是苏连重工业部副部长伊万?彼得罗夫,他这次是秘密访欧,想看看欧洲对华夏的態度,再决定国內的合作方案。
他看著这以往代表著世界最顶级的国家势力的代表们,为从不从华夏而吵的不可开交,分为顺从派和不从派,分裂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欧洲曾经是全球的中心,如今却因为华夏的崛起而撕裂。
这正是华夏影响力已经达到了无孔不入级別的明证。
他想起国內保守派那些早该埋土里的老头子们,那些顽固的嘴脸。
上周的政治局会议上,有人甚至说华夏的技术是异端,寧愿用老设备,也不能向华夏低头。
他们难道就不清楚,用老设备不仅不方便,效率低下,更是在自废手脚,放弃新时代的竞爭了吗?
不,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些,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这么做,只因为只有保持原样,他们才能攫取更多的利益。
这些就是阻碍国家进步的蛀虫!
他又想起华夏特使提出的合作条件,帮苏连改造三座炼油厂,提供聚变堆的基础图纸,这些都是苏连急需的。
伊万的眉头紧锁,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压力像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
一步踏错,不仅自己会万劫不復,苏连可能也会彻底失去翻身的机会。
……
基辅,独立广场。
寒风刺骨,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广场上的旗帜被吹得猎猎作响。
按理说这种寒冷的天,应该在家好好待著保暖,可这寒冷却挡不住人群的热血沸腾。
数万名乌克兰民眾聚集在此,密密麻麻的人群,从广场中心延伸到几条街区外。
不少人手里挥舞著蓝黄相间的乌克兰旗帜,但更多人的標语牌上,出现了醒目的红色和五星图案,在寒风中格外显眼。
“我们需要回归东方!”
“据史料考究,我们所在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东方的领土!”
“我们需要麵包!我们需要光明!”
“脱离莫斯科!我们需要加入华夏共同体!”
一个个主旨不变,细节不同的口號声震天动地。
各种音色的嗓音,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有的人喊得嗓子都哑了,却依旧不肯停下,双手拢在嘴边继续嘶吼。
演讲台上。
一位年轻的学者穿著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握著台式灵脑,屏幕上正播放著华夏农村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金黄的麦田里,穿著得体,皮肤白净的农民,用智能收割机在收割庄稼。
旁边的超市里,则是摆满了各种食品,没有排队,没有配给券。
只有懒散和閒適。
也是名为幸福的味道。
“看看华夏!”他的声音通过灵脑的扩音功能传遍广场,“他们的人民丰衣足食,顿顿有肉,家家有智能家电!”
“他们的科技领先世界,灵网让他们能隨时和全球的人交流,磁悬浮列车能让他们一天之內走遍全国!”
他突然提高声音,语气中带著愤怒:“同志们,你们再看看我们!”
“在莫斯科的官僚统治下,我们得到了什么?是空空如也的商店货架!”
“是冬天没有暖气的公寓,是每个月只有两百克肉的配给券!”
“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
此话一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共鸣的吶喊,不少人举起手里的配给券,用力挥舞著。
“华夏的灵网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那位年轻的学者继续喊。
“华夏的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他们是友好而宽容的!”
“他们愿意帮我们建电厂、修公路、办学校!”
“我们的未来,不在寒冷的莫斯科,在东方的华夏!”
人群中,一位白髮苍苍的老妇人,颤巍巍地举起一张泛黄的粮票。
那是苏连时代的配给券。
上面印著五百克麵粉的字样,不知道存了多久,边缘已经被摸得起了毛边。
“我受够了排队!”老妇人的声音带著哭腔,老泪纵横,“我年轻的时候,排三个小时队才能买到一块麵包!”
“现在我七十岁了,还是要排队!”
“我邻居家的孩子,现在在华夏留学,他说华夏的超市里,麵包隨便买,还有各种口味的蛋糕!”
“我要过华夏人那样的日子!”
她的哭喊,並没有太深情太华丽的词语赘述,只是简单直白的,投入了自己感情的直抒胸臆。
这一顿哭喊,像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引发了更多人的共鸣。
不少人开始抹眼泪,大声诉说著自己最卑微,但在这个国家却怎么也不能满足的诉求。
人群中,逐渐统一的口號声,也变得更加响亮。
广场周围。
穿著绿色警服的警察们紧张地维持秩序,手里握著警棍,却感觉非常无力且无助,迟迟不敢上前。
因为,他们中不少人的家人也在抱怨生活的艰难。
有的警察甚至偷偷用早已经被华夏淘汰的老人手机,看华夏的灵网新闻。
他们心里早就对现状不满,面对如此汹涌的民意,他们显得束手无策,或者说,也迫切的想要看到改变。
苏连中央的权威,在乌克兰、立陶宛这些加盟共和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离心挑战。
这场回归东方的示威,如同投入死水潭的一块巨大陨石。
激扬的浪,还有后续激起的涟漪,將会影响到什么结果,谁也不清楚。
谁都不知道,后续所酝酿的这场风暴,会在什么时候彻底爆发。
在场游行的群眾只知道,他们想要得到自己应有的基础权利。
……
纽约。
『全球数字未来』峰会。
曼哈顿的会议中心內。
此刻是灯火通明。
巨大的全息投影舞台占据了大厅的核心位置,周围坐满了来自全球的嘉宾,每个人面前都放著一台华夏產的超薄灵脑,屏幕上显示著峰会的议程。
聚光灯下,早已长大成人,面貌和陈平安至少有六成相似,目前是星火集团董事长的陈小凡。
他身著剪裁得体的深色中山装,领口的领带打得一丝不苟,站在舞台中央。
兄弟俩顏值身材都在线,不管穿什么衣服都挺拔得体,异常帅气,活脱脱的衣架子。
陈小凡面对无数双眼睛看著自己的场景却丝毫不怯,从容不迫地调整著麦克风的高度。
十一年前,他还是个跟在陈平安身后,连说话都小声,家里更是吃不饱,没什么自信的少年。
如今,他还不到二十的年纪,已经是掌控著全球最大灵网生態帝国的科技巨头,星火互娱与灵网科技的掌舵人。
陈小凡的身上,带著一种久经商场的沉稳气场。
“……灵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网络。”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通过灵网直播的实时同步翻译功能,传递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终端。
无论是英语、法语还是阿拉伯语,都能精准还原他的语气和语意。
“它是连接世界的神经,能在一秒钟的时间就跨越洲与洲之间的距离,让非洲的医生能远程向华夏专家请教。”
“它也是驱动未来的引擎,能让欧洲的工程师,能在华夏的量子云平台上研发新药!”
“它更是创造价值的沃土,可以让东南亚的创业者,能通过灵网带货,把自己国家的特產產品卖到全球。”
他抬手在空中虚点,身后的全息投影瞬间切换,展示出『女媧』量子计算云平台的三维模型。
那是一个由无数蓝色光点组成的球体,光点之间用细线连接,不断有数据在其中流动。
“今天,我很荣幸地宣布,『女媧』量子计算云平台,將在今天这场直播后,正式向全球开发者开放!”
陈小凡的声音里带著一丝激动,更有著振奋人心的魔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