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基地新发展和郑博士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没多久,基地內的广播喇叭適时地响起了激昂的进行曲。
晨光彻底驱散了薄雾,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照亮了崭新的厂房。
它照亮了波光粼粼的鱼塘,也照亮了基地每一个人脸上,那逐渐从震惊转为坚定和昂扬斗志的神情。
炊事房的方向飘来早饭的香气。
工人们从最初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互相招呼著,带著满心的不可思议、振奋和蓬勃的干劲,快步走向食堂,走向各自的岗位。
陈平安站在原地,看著眼前热火朝天起来的景象,脸上那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困惑缓缓褪去。
隨后,他那帅得无死角的年轻面庞,表情重新转为平静。
陈平安转身,也走向食堂,身影融入忙碌的人群中。
他表现的就像只是这巨大基地里一个同样和其他工人一样,被这一场神跡震撼,然后整理好了心情,迅速投入工作的普通负责人。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柳树屯基地,这台巨大的机器,在经歷了神跡般的,一夜过后,建筑就完工的事件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和活力,轰然启动!
……
新鱼塘这边。
胡秋风带著几个工人,扛著沉重的抽水机和水管,吭哧吭哧地来到新塘边。
巨大的水泵轰鸣起来,清澈的河水顺著粗大的胶皮管,哗啦啦地注入乾涸的塘口。
水管的出水口带著强劲的衝力,喷射著粗壮的水流,水四溅,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杨采荷和几个女工提著消毒水桶,沿著塘埂仔细泼洒。
刺鼻的漂白粉味,在新鱼塘区瀰漫开来,这是为新生命入住做准备。
王大牛、赵满仓等老养殖员,则带著另一队新人,小心翼翼地將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银鳞鱼苗从老塘转运过来。
几位老养殖员们,看著那些在阳光下闪著银光的小傢伙们欢快地游入新家,朴实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王大牛也不管那些鱼苗听不听得懂,嘿嘿笑著招呼:“嘿,小傢伙们,以后这儿就是你们的新窝了!可得给俺们爭气,多长肉!”
……
製药厂这边,又是一番不同景象。
厂区门口,陈平安正指挥著工人们从仓库里搬运沉重的设备。
崭新的不锈钢反应釜、复杂的管道系统、闪著金属光泽的灌装线……一件件被小心翼翼地抬进宽敞明亮的厂房。
电工班的老李头带著徒弟们,正满头大汗地拉线、接线、调试配电柜。
厂房里迴荡著扳手拧螺丝的咔噠声和电工的吆喝声:“这边!对,文小子,就是接b相!嘿,你小子小心点,別碰著漆!”
……
製药厂落地,急需人手。
基地办公室外贴出了醒目的招工启事,急招製药厂操作工、质检员、锅炉工、清洁工若干。
上午贴的告示,製药厂那宽敞的门口,下午就围满了人。
有基地原有的家属,也有闻讯从附近公社赶来的青壮年。
还有从城里赶来的人。
其中就有曾经因为成分问题被边缘化,但技术扎实的老技工。
还有之前还帮忙建设基地的工人,比如葛大锤,以及城內一直想进基地工作的知青们。
他们摩肩接踵,看著启事,眼中充满了期待。
招聘流程很简单,陈平安亲自面试了几个关键岗位,嗯,也就是有著小小权利的內部管理岗位。
人选自然是內定的——都是事先通过各部门领导推荐,而且他通过神识扫描和前期接触,確认的可靠且有能力的人。
至於製药厂更重要的技术和研发人员,早就已经定好,这工地还在建设中,那份名单就已经定好交给了李振邦。
那些人都是来自中科院和各个大学相关行业的顶尖人才。
当然,其实技术水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分,以及性格人品,还有爱学习的心。
那些人才无一不是通过了陈平安亲自筛选检验的,只需要厂子正常运转,接下来几天就能陆续到岗。
刘师傅凭藉一手过硬的钳工技术和沉稳的性格,被任命为设备维护组组长。
牛小满则因为高中文化程度和细心,被安排到质检部实习。
葛大锤还有他几个工友,则撞了大运,成功通过陈主任的面试,成了锅炉工,维持设备锅炉的日常运转。
这些通过面试上岗的人,到时候都会做背调,发上岗证,进厂內人员编制。
可把那些没通过面试的人羡慕坏了。
……
原基地这边。
养鸡棚里,杨采荷给斑斕鸡添加拌了微量星火製剂的饲料,在她旁边,孙梅记录著產蛋量和鸡群状態。
鸡棚內,新一批半大的鸡崽精神头十足,羽毛油光水滑且丰满。
饲料车间,机器轰鸣。
新来的工人马达標在老工人指导下,正学著操作粉碎机和搅拌机,豆粕和玉米粒的粉尘在光柱中飞舞。
仓库管理员王满囤走路有些高低脚,但仍旧保持一丝不苟,清点著新运到的设备零件和包装材料。
每一项物资,他都在小本子上仔细登记。
整个基地如同上紧了发条,每个人都沉浸在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工作中。
昨夜那不可思议的神跡,虽然还有重重疑惑依旧縈绕在心头,但已转化为更强大的动力。
他们所有人都知道,关於基地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
……
同日,上午。
四九城,中南海西厅。
气氛与柳树屯的忙碌截然不同,这里肃穆而凝重。
清晨时分。
薄雾尚未散尽,晨光透过雕窗欞,在铺著墨绿色呢绒台布的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的空气中瀰漫著龙井的清香,还有淡淡的菸草味。
聂帅端坐主位,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核心领导。
李振邦坐在他下首,腰板挺得笔直,眼神锐利如鹰。
科委方毅主任,国防科委孙主任分坐两侧,神情严肃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李连山走了进来。
他依旧穿著那身笔挺的军装,步伐沉稳有力。
李连山的身后跟著一位穿著素雅旗袍,美得比画中仙子还美,气质温婉嫻静的年轻女子。
正是分身蛋孵化的实体分身郑安平。
“首长,各位领导,”李连山立正敬礼,声音洪亮,“这位是郑安平博士,材料科学专家,刚从海外归国不久。”
“她的专业背景,非常適合我们当前一些关键领域的需求。”
聂帅的目光落在郑安平身上,带著审视和探究。
最后他起身相迎,几位领导也跟著起身,聂帅来到两人身前,温和开口,脸上有著热切笑容:
“郑博士,欢迎回国。李同志对你的学识评价很高,我听说,你尤其是在新型材料领域,很有建树啊。”
郑安平微微欠身,声音温和悦耳,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异国腔调:“聂帅过誉了。能为祖国建设尽绵薄之力,是安平的荣幸。”
“郑博士不必谦虚。”李振邦接口道,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肯定,“我们都已经看过你的研究资料,郑博士在海外名校深造多年,在材料物理和极端环境工程方面有独到见解。”
孙主任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郑博士,欢迎你回来。国家现在急需尖端人才,尤其是在一些关乎国运的领域。”
“不过,按照惯例,也为了对所有同志负责,我们需要对你进行一个基础的专业能力评估。”
“希望你能理解,这不是不信任,而是必要的程序。”
郑安平坦然点头:“孙主任言重了,我完全理解並支持。请组织安排考核。”
李连山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有眸光中的信任和期待,显出他的真实內在心情。
考核安排得很快,也很严格。
地点就在中科院某保密实验室。
由几位国內顶尖的材料学家、物理学家和军工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出题。
他们准备了一系列涵盖材料基础理论、前沿进展、极端条件模擬、工程应用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其中不乏一些涉及当前最尖端国防项目材料瓶颈的难题。
考核室內,气氛严肃。
考核室外,气氛的相对放鬆一些。
几位大领导就站在外面等著。
正在考核中的郑安平,则是从容应对每一个题目。
她的解题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笔下所书写的字体娟秀漂亮,整个过程非常流畅,甚至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程度。
她不仅对经典理论信手拈来,对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动態也如数家珍。
更令陪审团成员们震惊的是,她对评审团提出的几个具体工程难题,给出了数种极具创新性,且理论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思路之开阔、见解之深刻,让在场的白髮老专家们都频频点头,眼中异彩连连。
隨著她写完了题,场外的几个大领导陪同李连山,一同进入考核室。
“不可思议……”一位材料学泰斗低声对旁边的孙主任说,“她对高温合金强化机制的理解,比我们研究所最新的报告还要深入一步!”
“她提出的那个梯度复合材料的构想,简直是为我们那个『爭气弹』的发动机量身定做的!”
另一位头髮白,负责航天材料的老专家也难掩激动,兴奋开口:
“她对超高温陶瓷抗烧蚀性能的优化方案,理论计算非常扎实,可行性很高!”
“如果真能实现,对我们『飞得更高』的项目意义重大!”
考核结束,评审团一致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郑安平展现出的理论深度、知识广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超预期。
甚至,她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国內现有的顶尖水平。
聂帅看著手中那份由评审团联名签署、满是讚誉的评估报告,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郑安平同志,你的学识和能力,令人嘆服!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方主任,孙主任,”聂帅转向两位负责人,“立刻为郑安平同志办理最高级別的保密手续和安全认证。”
“她的工作,直接纳入『596』和『640』工程核心组!相关权限,按最高等级授予!”
“是!”方毅和孙主任齐声应道,看向郑安平的目光充满了热切和期许。
郑安平再次欠身,庄重严肃道:“感谢组织的信任,安平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