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接盘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92章 接盘
前几天虽然说过退稿。
但是崔道义和周明把小说稿子给了主编看了一眼,最后主编张光年摇摇脑袋,算是彻底的告别了这篇小说。
周明觉得有点棘手:“给哪个杂志社呢?”
崔道义思索了片刻;“给《当代》吧?”
今年六月份,《当代》发表了它成立之后的第一期刊物。
在7月 6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同时刊登了新华社七月五日电,宣告大型文学杂志《当代》创刊。
该杂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最初为季刊。
也就是三、六、九、十二月才会发表小说。
但是因为是人文社,这个全国最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所以影响力自然也不低,这个下家还算不错。
周明想了想;“这个月他们才发表,还有三个月人家才有下一期,会不会有些迟了?”
“那《京城文学》?”
“《京城文学》的话?人家很少收长篇小说呀!”周明摇摇头。
《京城文学》的作品以中短篇为主,所以《潜伏》这一个大长篇确实不太适合。
“那能选谁呀?”崔道义白了一眼周明,不提意见老是摇头。
周明慢悠悠说道:“这个下家需要能接受小说,但是不能是太小的杂志社。”
“你这不是废话吗?”
“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杂志社适合的!?”
“是谁?”
“《十月》!”周明回道。
听到这里,崔道义恍然大悟笑着说道:“我怎么把《十月》给忘了?”
两人想到这里,急匆匆的跑去了《十月》的杂志社。
《十月》的成立是在七八年的八月。
当时首都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短篇组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找不到哪位作者有足够的短篇作品可以出专辑,老作家们刚刚“解放”,业余作者又实力不足。
作为文艺组组长的王世敏,出于对实际工作的考虑,决定创办一个类似“嗡嗡嗡”前《收获》那样的大型文学杂志,以解决短篇组的工作难题。
所以就创办了《十月》!
其中就有刘心武、苏予这些中青年一代的作家,他们脑子比较活络。
而且《十月》比起来其他杂志社更加适合的原因是,《十月》主要收录中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十月》向来都是不青睐的,人家毕竟喜欢中长篇,越大的长篇越好。
到了编辑部。
见到了刘心武,崔道义熟练的打招呼;“心武,给你们送稿子来了!”
刘心武都怀疑自己耳朵听错了,送稿子?都是编辑你这话是哄鬼呀?
但是他真的见到了崔道义手上飘飞着一篇小说的稿子:“不是,你来真的呀?老崔!”
崔道义点点头,他也不瞒着:“这小说作者是上次写《高山下的环》的周旭,你看看你们杂志社愿意收他的小说吗……”
刘心武更加的疑惑了,别说一个同行给你送业绩来了,还送的是当红的年轻作家的小说?
这奇怪吗?
当然!
这不是神话吗?
“真的?”刘心武带着试探。
“我骗你干什么?”
刘心武伸手直接接过来稿件:“为什么你们杂志社不要?”
崔道义实话实说:“这篇小说有的地方不符合我们《人民文学》的需要和背景,所以我们小说组给出来的答案都是不通过!但是不好辜负人家作家,就给你们看看!”
刘心武还算是满意,要是崔道义撒谎了,他也不乐意要别人扔来的稿子,但是这么说来……他也有点兴趣。
“那我看看吧。”
“那好,过稿了你和周旭同志联系,没有过稿也记得知会人家一声。”
……
刘心武点点头,心中吐槽道,以为我是你们呢?
他拿着小说的稿子进入了杂志社。
边走边看,看的越来越深入。
“心武?”张守仁看了刘心武一眼:“哪来的稿子?”
刘心武慢悠悠回了一句:“就是崔道义他们闲得无聊往我们这里丢了一篇稿子!”
刘心武看的入神,就算是张守仁吵着他,他也没什么感觉。
看了小半天,刘心武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了,感觉《人民文学》嫌弃这篇小说俗气,而且《潜伏》写了一点关于爱情的描述。
所以有点敏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