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砥石城分赃大会!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真田信幸连忙应声,“哈!”
殿内的众人纷纷抬起头将目光投向了真田信幸,一时间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也让真田信幸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与此同时,几名小者从屏风后面抬着一个木架走了出来,随后将木架放置在了评定间正中央的位置。
真田信幸起身上前,将盖在上面的布扯了下来,一张信浓国全图浮出水面。
真田信幸站在地图前,然后举起手中的朱印状将其打开,然后展示给评定间的众人。
“诸位,此许可状乃是织田家发出,织田家督傅役堀秀政大人亲笔所书。上面有织田家朱印,神户(织田信孝)、北畠(织田信雄)二位重臣签名并押。”
“朱印状所述,信浓一国暂由本家进行统属,在座诸位都将作为与力听令于本家。”
“以上内容,诸位可有异议?”
真田信幸举着许可状绕着评定间缓缓走了一圈,确保在场的众人都能看清。
这是在向信浓的国人众展示真田家这场评定的合法性,先把这个环节走了,后面的话才好继续展开。
在场的众人对此早有准备,所以并未有什么质疑的声音。国人众们现在满心期待的是下面的环节,那才是关系到国众们根本利益的话题。
见没有人表示异议,真田信幸冲着主位上的真田昌幸点了点头,然后才来到地图前站定。
“根据织田家的命令,信浓国众将作为本家与力。下面是具体安排。”
来了,听到这里,场内国众们纷纷挺直腰杆。
“水内郡、高井郡、埴科郡、更级郡四郡原为织田家臣森武藏守所领,因武藏守离开信浓,此四郡领地被织田家划归本家所有。”
这话一出,有人明显坐不住了。
屋代胜永、室贺正武、春日信达三人表现的最为急切,屁股下面像是坐着针毡一样。
三人都是埴科、更级俩郡的国众,之前是畏惧织田家才不得不臣服,然后被没收了领地和居城。
如果织田家把这俩郡给了真田家,那他们不就白忙活了?
“但是!”真田信幸不等三人开口便话锋一转,“但是因为武藏守撤离之时,埴科郡国众与本家签订了起请文并肩作战。”
“所以织田家决定,室贺、屋代、春日三家旧领安堵。”在室贺正武三人期待的目光中,真田信幸给三人吃下了定心丸。
果然,听完这句话后,三人长长松了口气。至少没有白忙活。
“内记!”
真田信幸冲着一旁的高梨内记使个眼色,后者立刻起身将三张安堵状送到了三人手中。
春日信达一脸激动的看着手中的安堵状,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海津城及所领三千七百石知行安堵”字样,末尾是织田家相关人员的签字及押。
一旁的屋代胜永和室贺正武也同样心情激动,脸上洋溢着笑容。不管中间的过程如何,至少失去的领地又重新回到了他们手中。
“以后就拜托三位了。”这时,主位上的真田昌幸也开口说道。
“哈!”
简单说一下税收比例的问题:
关于日本战国的税收,最耳熟能详的便是所谓的“六公四民”以及北条家的“四公六民”制度。
但实际上在当时,是没有如此具体的征收比例的。
因为大名对自己的领地并不完全了解,简单的说大名连自己的领地到底有多少石高都不知道,是没办法知道收上来的税到底是几公几民的。
一般来说,大名是规定一反地(一反=10亩)固定交多少税,水田和旱田的标准也不一样。
一反地也被称为一段地,这也是“段钱”这项税收的由来。
所以土地产出具体有多少大名其实并不知道,他只是设置了一个标准,即每反地交多少税。
不管你的土地到底产出了多少粮食,固定都是交这么多。自然也不存在什么比例一说。
这种几公几民的比例是后世之人根据产出和税收反向推算的,在当时是不存在这种说法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