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水务与种田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王承恩虽然心里头纳闷,不知道皇帝从哪儿找来这三个乡野村夫,但还是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领命而去。
“奴婢遵旨!”
三天后,中和殿。
刘老根、田老汉和王二青三个人,穿著锦衣卫给他们换上的新衣服,局促不安地站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央。
他们这辈子连县太爷都没见过,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能被请到皇宫里来,还说要见当今天子。
三个人从进了紫禁城开始,腿肚子就一直在打哆嗦,连头都不敢抬,只是死死地盯著脚下的金砖。
“都抬起头来。”
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三人浑身一颤,下意识地就想跪下去。
“草民......”
“免礼。”赵宸从龙椅上走了下来,亲自来到他们面前,“今日请三位老人家来,不是为了让你们下跪的,是朕有事想向三位请教。”
请教?
皇帝向他们三个土里刨食的泥腿子请教?
三个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愣愣地抬起了头。
眼前的皇帝却完全没有他们想像中皇帝那种威严可怕的样子。
“刘老丈,”赵宸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刘老根的身上,“朕问你,这北方的旱地,春天播种,若是天不下雨,如何才能保住苗?”
刘老根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么具体的问题,愣了一下,隨后就用他那带著浓重乡音的口音回答道:
“回......回皇上,那得看地。要是沙土地,就得深耕,把下面的湿土翻上来。要是黏土地,就得耙鬆了,不能让它结板。播种的时候,坑要挖深点,盖土要厚点,最好再盖上一层乾草,能保住水汽......”
刘老根说著说著,紧张感就慢慢消失了,完全进入了自己熟悉的领域。
赵宸又看向田老汉:“田老丈,朕听说,你有让盐硷地长出庄稼的本事?”
“回皇上,也不是什么大本事。就是多引些河水来冲,把地里的盐分给冲走了。再多上些草木灰和人畜的粪肥,养上几年,那地就能活过来了。”
最后,赵宸的目光落在了王二青的身上。
“王大娘,朕听说,你认得百草,能治庄稼的病?”
王二青不善言辞:“民......民妇不敢当,就是......就是瞎琢磨的一些土方子。庄稼跟人一样,也怕生病。比如那麦子要是生了銹病,就用那苦楝子的汁液兑上水去喷,管用......”
赵宸明白,自己找对人了。
“好,说得好!”赵宸点了点头,“三位老人家,都是我大明的能人,朕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请你们帮朕一个大忙。”
他对著王承恩点了点头。
王承恩会意,立刻让几个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三个用明黄色丝绸包裹著的托盘。
赵宸亲自上前,將托盘上的丝绸一一揭开。
托盘里,放著的正是他从系统商城里兑换出来的,经过改良的高產玉米、红薯和土豆种子。
“三位请看。”
刘老根三人好奇地凑了上去。
虽然三人一眼看出这是何物的种子,但仍摸不透这位帝皇想干什么。
“这些种子,乃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祥瑞神种!”赵宸的声音里带著一股神秘的味道,“若是培育成熟,亩產可达五百斤!”
亩產五百斤?!
三个人被这个数字彻底砸蒙了。
即使是在南方,即使是最好的年景、最好的水田,一亩地能收个三四百斤麦子,那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亩產五百斤,那是什么概念?
那不是粮食,那是神话!
“朕知道你们不信。”赵宸笑了笑,“所以,朕才要请三位亲自来验证。”
他指著殿外,说道:“朕已在西苑,为你们开闢了一块『皇家试验田』。从今天起,你们三人便是这块田的主人。朕要你们用你们的毕生所学,把这三种神物给朕种出来!”
“朕会给你们最好的土地,最好的工具,你们需要什么,朕就给你们什么!朕只有一个要求,把它们从播种到收穫的每一个过程,都给朕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
三个人呆呆地看著赵宸,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
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怎么?”赵宸看著他们,“三位,可敢接下这个差事?”
刘老根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草民......草民愿为陛下效死!”
田老汉和王二青也如梦初醒,跟著跪了下去。
“草民(民妇)愿为陛下效死!”
......
三人退下,赵宸再次召见了李邦华。
“李爱卿,朕要你在《大明日报》上,给朕新开一个版块。”
“陛下请讲。”
“这个版块就叫『农事』,一来要继续宣传清田新政,让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朕要把土地还给他们。而来要开始为朕的『神种』造势。”
“等到试验田里出了成果,再把这好消息昭告全天下!”
李邦华听得心潮澎湃。
“陛下圣明!”李邦华重重叩首,“老臣,这就去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