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2章 增补御史?
打发走了屠滽和徐薄之后,朱祐堂再次拿起面前的奏章又看了一遍,很快,他便再次皱起了眉头。
兵部的章程並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在於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侵占军屯的主体有三个部分。
其一是各地的士绅豪族,其二是各地的王府宗亲,其三是军中的將官武臣。
尤其是后者,其中不仅涉及到侵占军屯的问题,而且还有私役军士和吃空餉的问题。
这也是朱祐堂没有让军府参与进来的原因,这帮勛贵们关係盘根错节,他们自已就是案犯,让他们来查只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更重要的是,经过上次武场之事后,朱祐意识到,勛贵中能挑起大梁的人屈指可数,以现在的情况,根本担不起这么大规模的清查事宜,
所以,还是只能让御史们来做这件事。
这帮御史虽然平时喜欢闷头往前闯,但是,他们身上也不是没有优点。
御史最看重的无非就是名声,而且最好是不畏权贵的刚直名声,这就决定了,不管他们內心是如何想的,外表总是要表现出这副形象的。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101 看书网解闷好,?0?????????????.??????隨时看 】
再加上御史普遍年轻,闯劲儿也足,其中不免有那么一些人,是真正敢打敢拼的。
而且,对御史来说,不管是皇亲还是勛贵,都是他们刷名望的最佳利器,参与进来动力本身也是最足的。
可以说整个朝堂上,没有人比他们更適合来办这件事了。
但问题就在於,这次京察,已经让这些御史们参与进来了,如果再派他们去清查军屯的话,人手必然是不够的,如此一来,就意味著要扩充御史的数量。
虽然说,六科十三道本就处於常年缺额的状態,即便增补一批也不会超过定额太多,但大明的御史嘛,懂的都懂,出了名的不喜欢干正事光喜欢给皇帝添堵。
別的不说,光是前段时间的传奉官事件,就可以看出,这帮御史言官,就是得了顏色敢开染坊的人。
朱祐堂如果在这个时候大量增补科道官,势必会让他们再次壮大声势,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可是,如果不增补的话,这么多的事情,又该让谁来做呢?
“都察院.”
朱祐堂捏著手里的奏章,眼光忽然一动,心中有了主意。
次日早朝上。
“启奏陛下,吏部擬定,於下月初一正式开启京察,裁汰考核不合格之人,这是最新擬定的章程,请陛下过目。”
吏部尚书李裕呈上了一份厚厚的奏章,瞬间吸引在场所有官员的目光,倒是其他的一乾重臣,
颇有几分老神在在的意味。
京察是大事,自然是要多方商討,这份奏章虽然是现在才呈递上来,但实际上此前已经经过多次修改了。
甚至於,修改的过程,也是在御前会议上,各部尚书,都御史和內阁大臣都提过意见的。
此时呈上的定稿,其实更多的只是走个流程,向群臣宣布这件事已经有了结果而已。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天子会爽快答应的时候,上首却迟迟没有传来声音。
李裕忍不住抬头看向天子,却见朱祐堂很是认真的看完了章奏,隨后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