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而今天,便是要见效果的时候了。
“陛下请看,这便是臣按照陛下给的图纸,所造出的新式火器。”
前纲不是自己来的,而是带著几个大箱子一起来的。
此时,他打开其中一个稍小的箱子,然后引著朱祐堂上前,躬身道。
“陛下恕罪,您送来的图纸当中,那种需要装填子弹的匣子枪,臣费尽心力也难以理解,屡次尝试製造,也皆都失,无奈臣只能转向燧发枪的研究,歷经数十次失败,最终得到了此成品。”
作为知晓未来数百年发展的皇帝,朱祐自然明白,技术才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力量。
所以,当朝中那帮大臣为了传奉官而爭斗不休的时候,他则是深居宫中,將自己这些年见过的那些枪械火器的发展,都儘可能详细的描述了出来。
但可惜的是,他这些年的经歷也並非完美。
作为游魂的状態,他完全没有任何的自主权,不光是附身的人他无法选择,就连附身以后,他也无法影响原主人的任何行动和想法,最多只能跟著原主人一起经歷。
这就使得他每一次的附身,有著很大的隨机性。
在他诸多的经歷当中,绝大多数附身的都是普通的小民百姓,別说是知道怎么製造火器了,就连火器的面也没见过,
他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火器的经歷,一次是在乾隆时期,成了一个接待外国来使的大臣,机缘巧合下,接触过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实物,再有就是晚清时期,成为了一名军械局的工匠,知道知道枪械的一些流程。
再然后就是某次战事当中,成了某个民兵队伍,懂得一些土法造枪的本事。
这种特殊的经歷,使得朱祐堂好像知道的很多,但实际上能够应用的却並不多。
他最希望的,当然是纲能够造出他见过的那些土枪,因为虽然在那个时代,这种枪有各种问题,可对於现在来说,却无疑是一种大杀器。
但可惜,即便是那个时代的民兵队伍都能造出来的土枪,对於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匠人纲来说,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更不要谈製造了。
当然,其中最大的难点,还是在於材料,那个时代虽然用的是土法造枪,但是,像是无缝钢管这种关键材料,却並非是民兵们造出来的,依旧是需要大型的机械来製造。
而现在大明的技术,显然达不到这种程度。
所以儘管心中有些失望,但也只是一点而已,对於朱祐堂来说,能够造出燧发枪来,也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了。
不过,將这柄枪拿在手里端详了一番,朱祐堂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儿“
“这枪,似乎和朕给你的图纸不太一样?”
朱祐堂是见过,甚至是用过真正的燧发枪的,而他手里这个,虽然被前纲叫做燧发枪,但是从结构上看,就明显有所不同。
纲闻言,有些惭愧的拱手道:“陛下慧眼,这枪臣的確做了一些改动,原本陛下给的图纸上,这种燧发枪应该是將燧石置於足够强度的弹簧当中,用燧石击发钢片,在產生火星的同时撞开盖住火药池的钢片,进而达到发射的目的。”
“但可惜的是,以臣手下这些工匠的能力,既不能造出足够强度的弹簧,钢片虽然能勉强造出,但是硬度不够,极其容易损坏,所以,臣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改动,將钢片改成钢轮,再用发条上紧,击发时通过钢轮旋转,不断击打石產生火星,然后点燃火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