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於是,朱祐樘轻轻点了点头,很快便让人將刚刚的那几份奏章递了过去。
李东阳和谢迁都是东宫旧臣,所以,对於这种辅助处理事务的活儿並不陌生。
没过片刻,他们就將这些奏章翻阅完毕,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陛下,传奉官貽害朝堂多年,靡耗国库,恣意妄为,令百官怨声载道,朝廷上下动盪不安,今陛下登极,自当澄清玉宇,让朝堂百官重归正道,臣不知陛下有何犹疑?”
这一回,总算是让谢迁抢到了话柄。
只见他站起身来,肃然一拜,语气凛然道。
应该说,谢迁的这番话,代表了现下朝堂上的普遍认知。
毕竟,对於这些正途出身的官员来说,传奉官的出现,无疑是將他们过去几十年的努力,都踩在了脚底下。
以往成化帝还在的时候,权威深重,一意孤行,让他们无可奈何。
现在新帝登基,立足未稳,再加上朱祐樘在东宫时,就以柔弱纳諫的形象示人,这个时候不趁机罢黜传奉官,又待何时呢?
谢迁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语气当中甚至隱隱带上了一丝质问。
这让朱祐樘微微眯了眯眼。
不过,他倒是也没怎么生气,毕竟,以前的他,的確是这副性子,没什么主见,事事都听这些东宫师傅们的意见。
谢迁等人不是跋扈的性格,但是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些强势,也並非是不可理解的事。
当然,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那个仁善又没有主见的朱祐樘,已经是过去式了……
看著对面脸色不悦的谢迁,朱祐樘抿了抿唇,没有回答他的质疑,而是轻描淡写的將目光落在李东阳的身上,继续问道。
“李先生觉得呢?”
李东阳此时也有些拿捏不准,眼前的这位新帝到底是什么態度。
要知道,不管是按照他在东宫侍读多年的经验,还是按照朝堂上的舆论情理而言,传奉官这件事,都应该没有什么討论的余地才对。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皇帝显然也就不会,特意將他们私下召见过来了。
所以,摆在李东阳面前的问题是。
新帝到底是不想罢免传奉官,还是因为什么特殊的缘故,有些迟疑不定。
和刚刚被请出去的刘健,乃至是现在还在殿中的谢迁相较,李东阳此时在朝堂上的处境,其实是最特殊的。
论资歷,他和刘健相差甚远,而论能起到的作用,他尚在丁忧期间,更不能直接参与朝政。
甚至於,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殊召见,李东阳连迈进这座皇城的资格都没有。
种种原因之下,使得李东阳在三人当中,对於朱祐樘这个皇帝的態度,是最为关注的。
为了在这场即將到来的权力大洗牌当中,不被排斥在一旁,李东阳自然是要小心再小心。
但问题就是,从进殿之后发生的事来看,新帝和登基之前的行事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让李东阳有些迟疑不定。
刚刚他之所以让谢迁先开口,也是存了试探一下的用意。
可没曾想,新帝依旧没有表露出半点自己的倾向,反而直接问起了他的看法,这让李东阳有些踌躇。
不过,他到底是再机敏筹谋之辈,短暂思索之后,很快便道。
“回陛下,臣以为传奉官不经吏部銓选,鱼龙混杂,妨碍朝廷典制,又损先帝圣明,的確应当罢黜。”
“不过,所谓事缓则圆,如今朝廷上下,六部诸司,文武官员当中,传奉官数量眾多,即便是要罢黜,也需审慎清楚,不可操之过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