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对,宣传,把他们没有苛捐杂税、不会被横徵暴敛的事情说出去,说给他们认识的人知道,进入官府农庄的人大部分也都在郡县內有亲戚朋友散布於各地,我让他们去找他们的亲戚朋友,然后把官府农庄內的生活告诉亲戚朋友。
亲戚朋友也有亲戚朋友,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对比出现了,落差出现了,不满出现了,於是,就开始不断出现解除契约前来投靠的农户,但更多的还是逃亡而来的农户。
对豪强庄园內的农户如此,对待山越之民一样如此,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既往不咎,只要愿意投效官府,进入农庄,过去的一切我都不追究,会给他们分配土地,安排农具和种子,他们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能吃饱肚子。
於是没过多久,就开始有山越之民离开山林投效进入官府农庄,有了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紧隨其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山越之民拖家带口离开山林,前来投效官府农庄。”
“那么郡县中和山越宗族里的反对之人?”
“他们当然不甘心。”
孙权笑道:“丹阳官府被我掌控,他们无法联合官府,就互相联合,一方面加强对內的监管,不准佃户逃亡,一方面又派人暗中对官府农庄进行破坏,並且散播一些针对官府农庄的谣言,说之前的都是谎言,官府依然在横徵暴敛。”
“那將军如何应对?”
“真的就是真的,做不了假,假的就是假的,变不了真,无论嘴上说成什么样,肚子饿不饿,自己最清楚。”
孙权摇头道:“再者说了,我虽然不支持我兄长那样过於暴烈的行径,可是对於这些主动破坏官府农庄的人,我怎会轻饶?破坏官府农庄,就是官府的敌人,我安排解烦军巡查,一旦抓到,就严刑拷打,然后上门问罪。
我把反对声浪最大的三个豪族以勾结山越谋反的罪名拿下,用谋反罪名惩处,先拿到大义名分,然后再邀请其余豪强大族的族长,邀请他们观看处刑现场,以此震慑他们,却也留下余地,然后私下里再与他们约定。
他们现有的土地庄园,我不会再去触碰,他们的佃户,我不会再去主动宣传引诱,但是他们也不能继续散播谣言,不能继续毁坏官府农庄,佃户一旦逃出农庄则不能追捕,而他们的庄园之內,我不干涉。
於是他们心中虽然还有不满,但是真正为此而行动的人则大大减少了,大多数人都接受现状,安於现状,不再主动反对我的官府农庄之策,官府农庄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了。”
“原来如此……那么山越之民呢?”
诸葛亮双目放光,满脸兴奋地看著孙权:“豪强大族能被震慑,山越宗族常年与官府作对,不畏惧官府,甚至杀戮官员吏员,凶狠如虎,不服王化,又该如何震慑?”
孙权笑道:“比起豪强大族,山越之民反而好应付,豪强大族往往和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繫,能打压,却不能隔绝,而山越之民则是纯粹的贼,就算斩尽杀绝,世人也不会责怪。
而且相对於豪强大族来说,山越之民的后路更少,甚至就没有后路,对於大部分山越之民来说,能够回到土地上过安稳的日子,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真正反对的,就是那些宗族首脑。
山越之民越多,他们的势力越大,越有资格被官府、豪强大族看重拉拢,越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一旦失去了部眾,他们也就没有价值了,所以他们会全力反制我的策略。
我安排宣传队前往深山之中招揽山越之民的行为在他们看来是罪大恶极的事情,他们一经发现,绝不会束手就擒,而是一边惩戒內部想要逃亡的人,一边准备袭击我的农庄。
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山越之民多是因为畏惧官府、憎恨官府而投入山林,对於官府的宣传本来不太相信,可一旦这些宗族首领开始杀人並且严惩逃亡者,就反而坐实了官府的宣传是真的,使得人心动盪。
第二,山越之民之所以难以剿灭,就是因为他们身处於深山老林之中,深山老林之中道路错综复杂,外人不知晓路线极容易迷失,反过来被他们击破,所以往往难以对抗。
可他们一旦想要主动进攻我的农庄,便是捨弃了利於他们的地势,进入到利於官军的地势之中,自己主动暴露弱点,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於是来多少次,就会被我击破多少次。
从第三年开始,丹阳郡內的山越就已经不成气候了,大批量大批量的投入官府农庄,到后面,豫章郡、庐陵郡等地也都纷纷出现类似的情况,官府没有出兵大举征討,但是山越贼人的活动范围却不断缩小。”
诸葛亮闻言,大为讚嘆。
“妙啊,妙啊,如此一来,於內打压豪强大族,使之不能肆意妄为,於外剿灭山越宗族首脑,使之无法继续打家劫舍,还能將大量人口纳入农庄使之安於生產,如此一举多得之策,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啊!”
孙权点点头。
“所以自我兄长故去、我统事以来,就在江东五郡和江西两郡辖区之中推行这一政策,安排信得过的人担任郡守,传授这一策略,让他们利用官府掌控的土地设置农庄,招揽流民、贫民和山越之民进入,不断充实农庄。
此类农庄基本上不受外界干扰,生產的粮食少量用来缴纳赋税,大部分归属农民,农民吃不掉,我便安排郡府直接出钱购置多余的粮食充入粮仓,用作军需、救灾救济之用,也可用於扩大农庄增设。
如此,我主事三年来,在所辖七郡之地已有三百余座农庄拔地而起,一百数十万口农户居於其中安居乐业,生產粮食,其中大部分都是山越之民,少部分是各郡县失地农户和外地流民。”
“如此规模,如此数目,难怪將军能数次动用大军征討江夏郡而屡屡获胜,原来是由此方法供给食粮!”
诸葛亮十分感嘆。
原来,孙权在战爭的背后,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