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孙权顿了顿,继而深吸一口气,朗声开口。
“司空曹操,名为汉臣,实乃汉贼!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权乃汉將军,如何不能与之爭锋?”
眾人面色微变。
孙权又一拍桌案,怒目圆瞪。
“建安五年,天子发密詔,以曹操专横无礼、不敬天子,密詔天下英豪诛杀曹操,可惜事泄,车骑將军董承等被曹操诛杀,董承之女时为贵人,亦为曹操所诛杀,此实乃犯上作乱、大不敬之滔天罪行!
据权所知,左將军豫州牧刘备亦奉天子密詔,先在徐州抗击曹操,又到冀州联合袁绍,袁绍遂奉詔南下討伐曹操,可惜战败,功业未成而身先死,曹操小人得志,得以继续凌辱天子、迫害汉室,此等作为,权如何能无视?”
说著,孙权深深嘆息,似是平復了心情一般,放缓了语气。
“年前,权听闻刘豫州南下荆襄,为刘镇南所接纳,后驻兵新野,又北上攻克宛城,控制南阳郡,待权討伐荆州功成,当与刘豫州共奉天子密詔,一同討伐曹操,迎回天子,兴復汉室,还於旧都,如此,方不负汉室恩泽!”
孙权话说完,眾人不语。
且不说陆议等人作何感想,诸葛亮倒是觉得孙权的这个思路有点意思。
建安五年,衣带詔事件爆发之后,绝大部分参与者都被杀死,隨后又被曹操封锁消息,並没有广泛传播,具体內情也不为人所知。
可偏偏参与者之一的刘备逃走了。
刘备先去了徐州,在徐州拉起大旗对抗曹操,广泛传播衣带詔的消息,给了曹操第一波名义打击。
曹操討伐刘备,打贏了,但是刘备逃了,去了袁绍那边,把这个消息带去了河北,给了曹操第二波名义打击。
隨后袁绍奉衣带詔討伐曹操,名正言顺,曹操无力制止。
但是曹操又打贏了。
结果刘备还是逃了。
再往后,建安六、七年间,隨著刘备南下汝南、荆襄之地,这个消息也在荆襄之地传播开来,给了曹操第三波名义打击。
该说不说,这三波名义打击对於曹操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
官渡之战早期,大量原本曹操阵营的官员和地方豪族因为此事直接倒戈向袁绍,拒绝为曹操提供粮秣,几乎把曹操逼入了绝境。
若非袁绍自身问题太大,內部矛盾直接炸裂,以至於许攸投敌、把袁绍的最大命门暴露给了曹操知道,那曹操还真不一定扛得过去。
但隨著袁绍在官渡之战被击败,之后没两年又病死了,曹操成为了笑到最后的胜利者,衣带詔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军事胜利的衝击之下大大衰减。
站在反曹操势力的角度来看,这就等於是天子之兵与曹操的“叛军”交战之后输得一塌糊涂,曹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打出一个全新的局面,这对於天下人心的震慑是非常明显的——
都这样了,曹操这廝居然还能打贏,难道说天命真的已经不再眷顾汉室了吗?
以至於后来刘备一路辗转逃到荆州之后,居然得不到多少人的响应。
就在这个汉室天命危机进行到最关键的当口,孙权忽然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想要反抗曹操,借刘备手中衣带詔的大义名分,扛起反曹大旗。
这確实是一个能说的过去的、没有人可以公开反对的大义名分,以这个大义名分作为出发点,孙权当下的统治危机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不过诸葛亮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孙权的这番计划当中的某些关键问题。
首先就是关於刘备与衣带詔的事情。
刘备当然渴望抗击曹操,他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他一直以来的行动都是在和曹操对抗,虽然屡战屡败,也是屡败屡战,可谓勇士,若孙权以共同抗曹为名,向刘备求取合作,藉助衣带詔树立自己的大义名分,刘备十有八九是不会拒绝的。
但是问题在於,二者之间隔著一个刘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