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此世农桑之兴,远超古……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赵过, 西汉人士,汉武帝的搜粟都尉,主管农事。
路晓琪一直觉得汉武帝的识人之术和用人之术简直在古代帝王中一骑绝尘, 他要是来了清河古镇, 陈盈盈的位置绝对不保。
和同样星光璀璨的初唐不同的是, 汉武帝用人不拘一格——家奴出身的卫青后来当了大将军,还顺带附赠了一个霍去病;御史大夫张汤、杜周都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后来托孤的重臣金日磾, 原来只是归顺于汉朝的匈奴养马奴隶。
还有他的搜粟都尉赵过, 原本默默无闻, 也是从小吏上提拔起来, 一招代田法立刻天下闻名。后来又改良了不少的农具, 成为华夏农业史上贡献巨大的一位农学家。
而现在这位农学家就坐在路晓琪的对面。
赵过看上去大概五十多岁, 他整个人一看就不是养尊处优的官宦,相反,他面容黢黑, 手脚粗大,如果去除身上的衣物加成,简直就和梅山村的老农没什么区别。
“如女君所言,这里便是两千年后的华夏?”赵过皱着眉, 虽然早已经知道这个事实,依然有些恍惚,
路晓琪连连点头,好奇打量着他。
这是至今为止她召唤过来的人里除了已经远去的李冰之外,年代差最大的一位了,整整两千余年!
他们此刻正位于七号区的食堂里,赵过来的时候落地在七号区附近,刚好路晓琪还没吃晚饭, 索性便带着他一起来吃饭。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了,员工们大多都已经吃完了饭回家或者上晚班去了,只有少数几个还在用餐。
赵过也在紧张地打量着这个空间。
头顶是无数个镶嵌在平整顶棚里的“小太阳”,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如白昼,毫无阴影,这亮度远超他见过的任何宫殿或作坊。墙壁光滑得不可思议,雪白一片。
空气中弥漫着复杂而浓郁的食物香气,混杂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洁净却陌生的气味。
嗯?食物……
苏隽端着两份餐走了过来。一份放在路晓琪前面,一份放在赵过前面:“赵都尉,先用餐吧。不知道您的口味,随便拿了些,见谅。”
他们在系统空间里时感知是停滞的,但来到现实世界后很快就会饿。他见赵过还在恍惚便自作主张去拿了些吃食。
路晓琪看了一眼餐食,发现苏隽给她拿的菜都是她平素爱吃的,忍不住露出些许笑容,又看了赵过的,忙对他介绍:“赵都尉,我们这边都是吃米饭配炒菜,您试试!如果不习惯的话,也可以换成面条,就是你们所说的汤饼。”
赵过连忙起身道谢。
苏隽留两人继续,转身去拿自己的餐。
赵过的心神已经完全被眼前的餐食给吸引了。他的目光从周围的那些新鲜之物上移开,牢牢锁定在眼前的餐盘上,专注里又带着审视。
七号区员工食堂的饭菜很不错的,即便是家住在安平县的员工们也愿意吃完饭再回家。
赵过盘中盛着的,正是苏隽为他取来的几样常见食堂菜,色香味俱全——一份晶莹剔透、粒粒分明的白米饭;一份色泽油亮、青翠欲滴的炒青菜;一块裹着金黄脆皮、散发着诱人肉香的炸鸡块;还有一小碟西红柿炒鸡蛋。
很多菜赵过不认识,但它们正散发着阵阵香味。
“这就是炒菜?”他抬头问路晓琪。
路晓琪忍不住微笑:“是,用铁锅放油炒或炖,或者是用油炸。”
赵过立刻领会:“看来如今的炼铁和榨油有了长足长进。”
只有炼铁技术进步了,铁有余量才会拿来做炊具而不是兵器。榨油同理。赵过虽然平素只专心自己的农事,但也是当过大官的人,洞察能力是足够的。
路晓琪颔首:“如今的钢铁都已经过剩了,油也不用愁。”
赵过看着自己最熟悉的食物,米饭。
汉朝种植最多的是粟和麦,但稻子他也常见。可他见过的稻米完全不能和现在眼前的稻米相比。
更粗糙,更黄,颗粒也没有这么饱满。
“此米竟如此精纯……”他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地捻起几粒,放在掌心细看。米粒饱满,洁白无瑕,几乎看不到任何碎糠杂质,与他记忆中即便是上贡的御米相比,都胜出不止一筹。
“粒粒皆如珠玉,后世精碾之术,竟至于斯?”他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农学家对精良作物的惊叹。要知道,在汉代,即便是贵族所食,也难免有些许未脱尽的谷壳或碎粒。
“我们现代的谷物碾磨技术的确已经很成熟了。”路晓琪见他盯着米饭出神,忙说:“这是东北大米,黑土地上种出来的,很好吃的。您尝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