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张鸿的办法有点邪门,可效果却相当不错。
至少李鱈颇为满意,不仅仅是因为演技,更是因为张鸿对梅长苏的理解。
不过出於保险起见,他还是按照惯例询问张鸿对人物的理解。
“梅长苏……”张鸿想了想便果断道:“我觉得他应该有两种状態。”
“虽然从他出场开始就顶著梅长苏的名字,可是早期的他应该还是林殊。”
“背负血海深仇,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唯一的执念不是活著,而是復仇!”
“所以前半段,梅长苏应该处於【生不如死】的状態。”
“不过在復仇的过程中,与故人、敌人、百姓的种种交集,让他不单单只是为了復仇,更是继承他父亲林燮的胸怀,有了拯救苍生、兼济天下的格局。”
“基於这一点,他最后虽然病逝,但可以称得上虽死如生!”
当然,这是张鸿个人理解,未必是作者的想法。
否则若不是为了黎民百姓,张鸿实在有些不理解梅长苏的做法。
要知道他可是满门被杀,赤焰军上下更是被可耻的坑死在战场之上。
背负著这样的血海深仇还翻个屁案?
除了造反还有別的选择吗?
虽然《琅琊榜》从故事背景来说,明显借鑑了南北朝时期的后梁。甚至连梅长苏这个人物的设定,都和南梁的白袍將军陈庆之十分相似。史载陈庆之也是身体文弱,难开弓弩,不善骑马,善抚军士,乃顶级儒將。
可是梅长苏的生平经歷,却让张鸿忍不住想起了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
因为这位马上天子当年也曾经是后汉的將军,只是后汉的末代天子猜疑他谋反,將郭威一族杀得乾乾净净,连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未能倖免。
《新五代史》记载:“婴孺无免者。”
在这种情况下,郭威也没有废话,直接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隱帝,报仇雪恨,隨后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將推戴,黄袍加身。
嘖嘖,瞧瞧郭威!再瞧瞧梅长苏!
这两者的差距,基本上就是男频和女频的根本分歧!
可惜的是郭威称帝之后终究再无子嗣,只能传位给养子郭荣,也就是柴荣。
而柴荣登基之后虽然励精图治,但却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这才让赵匡胤篡夺了江山,为赵宋窃取了四百年国运。
否则作为后周开国帝王,郭荣在后世必然会成为一个传奇!
当然,如果按照郭威的生平来写,这书估计也不能叫《琅琊榜》了,改称《南朝天子》或许更合適。
幸而最后导演拍的没毛病,並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来,家国情怀都有。
至於后面的种种批评,其实可以理解为宣传失误。
你说《琅琊榜》是古装偶像剧我不挑你理,毕竟它都架空歷史了。
可你要是说它是歷史权谋剧,那么咱们就要好好说道了。
类型不同,標准自然不同。
几年后大火的《知否》,其实也是一样的毛病。
明明热度,口碑都没话说,但剧的定位却成了瑕疵!
……
良久之后,试镜终於结束。
说实在的,这算是张鸿经歷过最专业,也是最累的一次试镜。
因为除了表演片段之外,他们还和张鸿聊人物,聊原著。
甚至导演组的几个人还和张鸿討论起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他个人的兴趣爱好,擅长什么,事无巨细全问了一遍。
也幸好张鸿临时抱佛脚看了些四书五经,这才勉强糊弄过去。
饶是如此,从会议室出来之后张鸿也已经是满头大汗。
走廊外,看著他这幅模样苏安不忧反喜。
还是那句话,挑剔才是卖货人。
不过苏安没有著急询问,还是先带著张鸿撤了。
而两人前脚刚走,后脚走廊外就忍不住议论纷纷。
一眾俊男靚女都忍不住羡慕的看著张鸿离开的背影,毕竟到目前为止就他面试的时间最长,甚至都超过了胡戈。
最后就算拿不到男一號梅长苏,恐怕也能演个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会议室里的导演组也在討论张鸿刚才的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