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他认为理是先於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於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別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天地一太极,人身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而他的“动静观”则探討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

辩证的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態,他称之为“变”与“化”。

“动与静相谐么……”

朱熹的“动静观”让太渊眼前一亮。

他联想到自己的修行,不也正是在动静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么,世间万物皆如此,在动静的交替中不断发展、演变。

而作为后世人批判最多的“存天理,灭人慾”的思想,认为禁錮了人们的自由。

太渊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朱熹认为的人慾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慾、淫慾、贪慾等。

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

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慾,即是天理此处人慾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

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慾者也。於是有悖逆诈偽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慾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另外,太渊记得后来的王阳明也向他的弟子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慾。

其实,圣人们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王阳明是以致良知来实现的。

太渊轻轻地闭上书页,这可是朱子孤本,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闔目养神,缓缓轻揉太阳穴。

这三天来,他全身心沉浸在这本手札之中,没有一丝放鬆,不眠不休,全神贯注地探寻其中的微言大义。

饶是以他內景宗师的强大精神力量,此时也感到有些枯涩疲倦。

这次之后要好好地放鬆一下心神,修行也要一张一弛的嘛。

想到这里,太渊下意识的运转了一下心神,返照己身。

突然。

太渊双眼一紧。

瞳孔瞬间缩成了针芒大小。

他死死地盯著手中的无名手札,目光不断地闪烁。

他竟然在其中捕捉到了一缕精神念头。

“……??”

一时间,脑海里杂念纷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蓝银草?幸好我有合成器

佚名

影视:从去有风的地方开始

佚名

从漫威开始穿越诸天的小悟空

佚名

红楼贾环:我八岁中解元

佚名

修行十三年,才获得二郎神传承

佚名

嫁给高冷执政官后,小记者求轻宠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