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北上的专列在华北平原上游走,车轮与铁轨撞击出规律的声响,
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在沉睡的大地上蜿蜒前行。
车厢將冬日的寒气隔绝在外,车內的空气里瀰漫著龙井的茶香。
华夏南京政府的陆军部长何应钦靠在沙发里,手里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斜睨著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与村庄,嘴角掛著一抹倨傲的表情。
此行奉天,在他计划中不过是一场轻鬆的武装巡游。
那个年轻的少帅,在北边苏俄的铁拳与中央政府的双重压迫下除了低头,
再无他路可走。
他已在盘算,接收了那批黄金与工业图纸之后,
回到南京该如何向委员长表功后,自己將得到何等功勋。
列车减速的震动將他从美梦中唤醒。
火车平稳地滑入奉天车站,汽笛长鸣白色的蒸汽喷涌而出。
何应钦整理了军服,准备接受奉军高层的列队欢迎。
预想中,张汉卿会亲自带人候在月台等候,摆出足够的谦恭姿態。
可当他走下车厢,脚踏上冰冷的水泥地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皱起眉头。
偌大的站台空旷冷清,除了几名负责引导的铁路工人,再无旁人。
远处有一队士兵肃立,他们的军容极其规整,身姿挺拔如松,
手中紧握的步枪在阴沉天色下泛著冷光,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队伍前站著一名年轻將领,肩上的將星在寒风中分外醒目。
“何部长,一路辛苦。”
年轻將领大步上前,双脚併拢向何应钦行军礼,
“奉少帅之命,戴安澜特来迎接。”
张汉卿居然没来?只派了个旅长接站?
一股被轻视的火气自何应钦心底窜起,但他混跡官场多年,
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
只从鼻腔里发出一声不咸不淡的回应,抬了抬下巴问道:“汉卿为何没来?”
“回稟何部长,”戴安澜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声音沉稳,“
少帅正在主持紧急军事会议,与诸位將领商討北线抗俄的详细作战方案,
实在无法抽身。
特意嘱咐我,务必以最高规格接待特使团的各位长官,
先安排各位下榻休息。”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高张汉卿为国事操劳的形象,
又堵住了何应钦发难的藉口。
何应钦压下心中不快,领著他身后一眾南京的官员,跟著戴安澜坐上了汽车。
接下来的两天,何应钦与他的特使团被安置在奉天城內最豪华的西餐厅酒店。
每日里,宴席不断,菜餚丰盛,从法式牛排到奉天本地的名菜,无一不精。
戴安澜更是亲自作陪,殷勤地领著他们四处“参观”,从城郊的兵工厂,
到城內的科学院,再到新军的整编训练基地。
这些行程,彻底粉碎了南京官员们固有的认知。
那座二十四小时轰鸣不绝的兵工厂,简直是一头钢铁巨兽。
一条条生產线开足马力,將钢锭与铜料吞入,
再吐出一门门崭新的火炮与一箱箱鋥亮的子弹。
中央军梦寐以求的新式武器,在这里像是寻常的农產品一样,
被源源不断製造出来,看得特使团成员们个个眼红。
科学院里,气氛则截然不同。
那些只在报纸上见过的物理学、化学界的泰斗们,此刻都穿著朴素的工作服,
戴著眼镜,在堆满图纸和仪器的实验室里埋头钻研。
黑板上写满了复杂的公式,討论的声音此起彼伏,
每一个项目听起来都玄奥无比,却又直指国家工业的未来。
何应钦一行人穿行其中,仿佛闯入了另一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最让他们心惊的,是奉军的训练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