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到1997年1月29號,去年9月承接的三个项目都完成了审计,出了结算结论。
加上9月之前完成的工程,达通建安1996年的竣工和结算產值达到五百三十万,全年回款超五百万,创下歷史新高。
这是一个丰收年。
母亲打来电话,说大姑已经去了胡孜良家,找她父母商量好了,也定下了日子,定於腊月二十日订婚。要郑中华回家一趟,商量请哪些亲戚朋友。
在农村有一个习俗,订婚的时候要请家里的长辈、亲朋好友来家里,摆上几桌款待,陪好新亲家。
这次酒席,客人是不会给红包的,如果重要的亲友,订婚的时候没请过来,那么你结婚的时候去请,他们会很不高兴。哦,你家做酒,免费的就不喊我来吃,要出钱的就喊我来,几个意思嘛。
郑仲平回家,又把大姑和胡孜良家表姐接过来,商量订婚的事情。
她家表姐还不好先开口,大姑首先说:“玉珠,现在你家条件也不错,所以这次就要大方一点啊。”
田玉珠现在確实腰杆子直,她笑道:“大姐,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我都按你的要求来。”
大姑笑道:“我怎么安排呢,大家商量著来。现在地方上订婚,主礼好一点的,一般是一万五左右,你家就按三万四千八百八,父母每个人打发一千二,老弟打发八百,其他亲戚四百。秀四,你看可以吗?”
大姑回头问坐在旁边的邵秀文,也就是胡孜良的表姐。
邵秀文听到大姑这么安排,心中很满意,口中说道:“婶娘讲出的话就作得数,我没有想法的。这个样子,在我们这里,应该是头一家。”
几人又商量了女方家会来哪些人,怎么给红包,还要准备糍粑、发饼、喜、布料等物品,需要多少,列了一个清单。
大姑又替田玉珠安排,自己这边请哪些亲房,哪些亲戚,哪些朋友,算完后,一共要摆六桌。又说学生都放寒假了,可能有小孩子,需要多备两桌。
郑仲平一一记下来,再去准备。
日子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日。
家里有郑季平带著郑平等人帮忙,根本不用田玉珠和郑仲平操心。
郑仲平又租了一台车,开著两台车到胡孜良家接上她以及父母、弟弟。她家其他亲戚会在下午来到她家里,晚上要见准女婿,她家里也要摆几桌招待。
车辆接送,鞭炮迎送,亲房亲戚热情款待,胡连生这一天很受用,满脸高兴。他与郑仲平家伯父舅舅们相谈甚欢,尤其是跟郑理初喝酒,意气相投。要不是在准女婿家做客,他可能会喝醉。
本来只通知了陈捷忠,但李子树也跟来了。
她很不舒服,对郑仲平和胡孜良道:“你们是不准备结婚请我喝酒,是吧?”
郑仲平赶忙道歉,嬉笑著解释:“子树,我认为就是订婚,不想惊动太多人。你放心,没那意思,结婚肯定要请你呀,我还担心你那个大红包跑了呢。”
李子树也只是玩笑地说说,这个时候,大喜的日子,怎么好吃味呢。
胡孜良也不是没见过世面,她挽著李孜良的手臂:“子树姐,如果我比你先结婚,我就要请你当伴娘,你必须答应。”
“好!一定!你不许反悔!”李子树也抱住胡孜良的手臂,笑著回应。
这次郑仲平订婚,二舅也来了,他上个月回了国內,这两三年把八十多万丟在了偭北,把自己在铁合金厂攒的二十万赔掉后,前前后后在郑仲平手上借了十多万,银行里欠著四十多万。他在替外甥高兴之余,难掩他落寞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