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高儼自光扫过殿中一张张年轻乃至不年轻的脸孔,最终落在为首的李德林身上。
那份由糊名誉录层层筛选、经三省重臣交口讚誉、更经过歷史验证过的才学与识见,正是新政所需的砥柱。
在这个万眾瞩目、象徵崭新取土之路开启的时刻,正是树立典型、激励天下才俊、宣示新政决心的最佳时机。
高儼微微抬手示意眾臣及新科进士平身,声音沉稳而清晰地响彻大殿:
“朕登基以来,求才若渴,广开进贤之路。今科举初开,所得皆一时之俊彦,朕心甚慰。”
他稍作停顿,目光再次定格在李德林身上:“状元李德林听旨!”
李德林立刻趋身出列,深深拜下:“臣在!”
“卿才学务实,深合朕意。中书省近来权责日重,不可或缺干才。朕决意,破格擢你为中书侍郎!”
旨意宣读完毕,短暂的寂静后,殿中顿时响起细微的倒吸凉气之声。
无数复杂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德林身上。
有难以置信的震惊,亦有难以掩饰的羡慕。
北齐中书省置监、令各一人,侍郎四人。
位於中书监、中书令之下中书侍郎,放在往日也不能算作什么高官。
但自高儼登基,大力提升中书省草擬詔救、参与机密的权重。
中书侍郎之位逐渐被视为机要之职,权力不小。
不过,也算不上过於夸张,能让眾人在羡慕之余,不至於到了嫉恨的地步。
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绝不可能止步於此。
李德林头颅深深低下,再次叩拜谢恩:“臣李德林,即谢陛下隆恩!”
“平身,”高儼的声音平静如水,听不出波澜,“望尔克勤克慎,不负此职,不负朕望。”
“臣遵旨!定竭尽弩钝,以报陛下知遇之恩!”李德林起身,垂手侍立。
中书省—曾经案读劳形的熟悉之地,如今將以崭新的身份重回,那感觉恍如隔世。
朝会並未因此便结束,接下来的议程在一种微妙的氛围中继续。
新任官员的任命宣读完毕,高儼简洁地点评了几句,便宣布散朝。
“退朝一”
宦官尖利的嗓音划破殿內的沉寂。
隨著高儼的身影消失在御座之后,殿內紧绷的弦瞬间鬆弛了大半,人潮涌动,或三五成群低声议论,或径直向殿外走去。
李德林刚要动身离去,便被几位神情激动的同科进士团团围住,纷纷拱手道贺,语带羡慕与嚮往。
就在他跟隨人流走出太极殿,一名手持拂尘的內侍悄然走到他面前,脸上堆著恭敬的笑:
“李侍郎留步!陛下有口諭,赐李侍郎宫中锦缎十匹,玉带一围,並准赐服入宫谢恩。”
“臣李德林,谢陛下恩典!”李德林再次躬身行礼。
內侍侧身引路:“李侍郎,请隨我移步內廷。”
隨著內侍走入宫內不久后,殿中果然传来旨意,召见李德林。
待到被內侍引入殿中,他第一次如此近的距离得睹天顏。
只见高儼端坐御座,龙章凤姿,神采奕奕,李德林不敢直视,连忙躬身下拜,行了大礼,语气恭敬而肃穆:“臣李德林,叩见陛下!蒙陛下隆恩,拔臣愚鲁,惶恐之至,唯有鞠躬尽,报效万一!”
高儼看著他,神情平静中带著一丝审视,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威仪:“平身。卿之文章,卓尔不群,状元之名,当之无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