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江南风光,比之北国如何?”
雅阁之內,南陈尚书左僕射徐陵笑著问道。
香雾繚绕,雕栏画栋,所坐之人皆褒衣博带。
崔季舒正细细品著新冲好的茶水,闻言將茶盏放下,也是笑道:“山灵水秀,近日一览路上见闻,吾知六朝文脉矣。”
他语带讚嘆,並非全然客套。
建康城虽歷经战火,然自陈文帝陈蒨“天嘉之治”后,昔日败乱之象已然不存。
秦淮烟柳、棲霞丹枫,与崔季舒熟悉的北方景色迥异。
徐陵抚须,似是陷入回忆:“前梁之时,陵亦为常侍使魏,时主客名魏收,不知其今下如何?”
崔季舒嘖嘖称奇:“孝穆所言,可是修《魏书》的魏伯起?”
徐陵微微笑道:“应该就是了。”
隨后,他摇头嘆道:“北朝时无才子,使竖子成名。”
此言一出,原本温和愜意的气氛冷了几分。
崔季舒之间摩挲著温润的茶盏,面上笑意未减。
“不知魏伯起有何言触犯孝穆,竟使孝穆念念不忘?”
“也不是何等大事。”徐陵摆手,隨后面露追忆之色。
“太清二年,陵奉前梁之詔,出使鄴城。”
他缓缓道,崔季舒隨之作倾听状。
“是日,魏伯起为主客,宴请陵与隨行之人。恰逢天气炎热,其道:『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
崔季舒脸色微黑,確实是魏收不顾礼节,出言嘲讽。
徐陵微顿,继续道:“陵便言:『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復知寒暑。』”
他话音刚落,雅阁里陡然安静下来。
侍立在侧的小吏屏住了呼吸,纷纷望向崔季舒。
王肃投北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人物之一,礼制多出自其手。
徐陵以其自比,反魏收之语相讥。
锋芒毕露,直指北朝昔日礼制粗疏、不懂待客之道,暗讽其国格。
崔季舒心中瞭然,徐陵乃是故出此言,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並试图激怒他,使他產生疏漏,藉此打探他此来用意。
他也不生慍,放下茶盏,目光平静如水:“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孝穆稍有计较,倒是失了圣人之道。”
他环顾四周,隨后望向徐陵,嘴角掛著一丝更深的笑意:“某观贵国,似不是缺失礼制之国。”
徐陵面色微动,不置可否。
崔季舒直直盯著徐陵,语气突然冷硬起来:“才子之名,在安世济民,非独雕琢文章。侯景之乱后,梁室倾颓,亡於不义,何故?”
他摇摇头,自问自答道:“盖玩弄文藻,不恤民事,为所谓『才子』所误!”
徐陵面上笑意淡去,冷然道:“陵闻后魏孝文帝曾言:『江南多好臣。』侍臣答:『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今观叔正,想必江北多好臣矣!”
徐陵此言如刀,字字诛心。
雅阁內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小吏们的目光在崔季舒合徐陵之间逡巡,手心攥出了冷汗。
然而,崔季舒脸上非但没有半分怒意,反而笑意如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