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一声令下,骚动稍息,士兵们见领军大將军已经认同,便匆匆整队。
甲叶碰撞声四起,铁甲如流匯聚於校场中央。
果如厙狄伏连所言,一刻之內,军士已准备齐整,静待指令。
此时的北齐军可不是高纬后期那般武备鬆弛、一触即溃。
不久前与北周互相攻伐,在斛律光统领下,与韦孝宽对峙,隱隱能占据上风。
高儼望向台下,只见黑压压一片,间有寒光闪闪。
眾军士披坚执锐,气势高昂,神情森然,劲装待发。
立於高台上,见此肃杀场景,一时间高儼不由得心神激盪。
冯子琮悄然上前,低声对高儼道:“殿下,时机紧促。和士开耳目眾多,迟则生变。”
高儼頷首,目光扫过身后的王子宜、高舍洛和刘辟疆,三人甲冑带霜,面色凛然。
“眾军、眾將听我號令!”他断然挥手,“厙狄伏连,王子宜,率五十军士,持敕令去神虎门守候!待和士开出,誆他至御史台!”
两人上前一步,齐声揖道:“臣领命!”旋即点齐人马,如鬼影般没入夜色,直扑神虎门。
高儼注视他们的背影,心头一紧——前世史书中,此计曾功成,但今世绝容不得半点紕漏。
王子宜作为文士宣读偽造的敕令,厙狄伏连则作为禁军统领,降低和士开的警惕性。
厙狄伏连虽是刚被胁迫参与此变,但他审时度势下,决心全力一搏。
誆骗和士开之行,正是他藉此融入高儼政变核心团队的机会。
实际上,歷史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高舍洛!”高儼转首,“你带五十军士埋伏御史台左右。待诱和士开一到,立斩无赦,梟首示眾!”
高舍洛虬髯賁张,狞笑道:“遵令!臣定让那奸贼血溅三尺!”
他一声呼喝,领兵疾行而去,脚步声沉如闷雷。
之所以非要將和士开骗入御史台再斩杀,是因为此举乃高儼矫借詔意。
高儼目前所为必须符合一般观念,否则便是当下便暴露了犯上作乱的野心。
御史台有纠察百官之职责,加上高儼本身兼御史中丞之职,是御史台长官。
选此为和士开葬身之地再合適不过。
指派好捕杀和士开的军士,校场中尚有中军千余人。
“其余眾人,隨我至千秋门!屯兵待变。”高儼作出最后的指令。
刘辟疆喜道:“殿下明断。”
冯子琮在侧捋须,神情淡然。
千秋门位於北齐宫城右侧,前文提过,是距离此处最近的宫门。
高儼屯兵至此,正是为了待和士开一死,便立即鼓动军士,一举入宫。
不能给高纬、斛律光等人留下片刻反应时间。
右禁营外。
高儼翻身上马,甲冑压得肩骨轻响,他却浑然不觉。
马蹄声起,甲冑鏗鏘,人群如铁流般涌向各处布置。
鄴城的黑暗,被高儼手中的火把撕裂开来。
一行人出营疾驰,隨行步兵浩浩荡荡向目的地席捲而去。
鄴城长街空荡,正如暴风雨前的平静。
將至千秋门时,高儼忽勒马遥遥回望御史台方向。
那里现在依旧沉寂,却暗藏万千杀机。
在千秋门下勒马,高儼望著向他走来的冯子琮、刘辟疆,以及后面跟上来的千余军士。
高儼也不好描述自己现在的心情究竟如何。
是將要面临生死大关的焦虑,还是可能改变天下大势的豪情,抑或是感嘆歷史兴替的寂寥。
无论如何,他的內心最终平静了下来。
既是为了让自己在下来一段时间保持冷静,也是对穿越后诸多谋划布置的些许释然。
就算此行失败,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天要亡我,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他脑中闪过高纬昏庸之状、斛律光如山威势,握紧佩剑。
事到如今,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成,则千秋留名;败,则万劫不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