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84章 水誓
一双双马蹄激起水滩浪,骑士们大口喘著粗气,相继下马休憩。
刘义符来到河边,双手捧水拂面,清洗著面上的风尘污跡。
驰道在三城之中,他们六百人马动静不大,但也足够使城中守將发觉。
对於这六百骑军,他们所知甚少,如今山西之地,所有魏军集结在一起,也凑不足一千骑军,
大部分的人马都调往河岸,让这群骑军钻了空子。
並不是没有哨骑探马循踪跡赶来,只是麒麟军奔袭时散为数队,分队还会刻意沿路留下痕跡,
以此诱导魏骑。
刘义符遥望著身后连绵起伏的山脉,心神平定了些许,渡过丹水后,他便要再次等待魏良驹一步。
此行虽没有携带马鎧,但甲胃器械远远要强於这些留守在后方养老的守军。
能战之士都被徵集於前线,剩下的大都是老弱病残。
那些守將派出哨骑查探后,便紧闭城门,坚守不出,以此来抵御,殊不知这支骑军已离他们近五十里之外,无人知晓他们要做什么,为何出现在此处?
虽然与魏国所接壤的只有胡与普,可这支骑军不像是匈奴骑兵,要说是普骑,则更让人难以置信。
晋军何时有这一支驍骑?
往前刘裕收拢偽燕降军,组建一支千人虎骑,可这支虎骑都是鲜卑骑兵,若与他们相接是鲜卑骑兵,那些被斩於马下,或是侥倖逃脱的骑士们怎会认不出族人?
不光是言语、生活习性,例如骑姿、射术、军,所乘的马匹,儼然不会是胡骑,除此之外,
最大的可能便是秦国骑兵。
姚兴在位时,两国之间纷爭不少,能让那群鲜卑人高看一眼的,也就只有关陇边骑。
可饶是如此,在骑兵造诣上,依然是鲜卑人遥遥领先。
其中文以慕容氏、拓跋氏二族为首。
战报加急传至河內,抵达温县,年逾四旬,面庞黑的於栗亲自阅览后,惊不已。
於栗按捺著心中大胆的猜疑,向左右僚属问道:
“你们看看。”
等到堂中议论声接连不断,於栗说道:“那豫章世子在平阳练骑之事,汝等皆知,如今姚成都已死,赫连勃勃远在秦地,还能是何人领军?”
言罢,一名带著口语,身著儒衫的僚属进言道:“將军,这骑军自匈奴堡入建兴郡,两地相距百余里,怎会至晋城时才现身?此前的各城守將,难道都未曾察觉?”
堂內,两名排在中间的薛氏僚属额上浮出汗渍。
晋城以西,大都是薛氏家將,於栗南下后,权职极重,能让六百骑军凭空出现在建兴郡,要说其中没有蹊蹺,难以服眾。
於栗赏罚分明,待人谦逊,可这並不代表他们私通普军,便能不遭受刑罚。
当你是左右不了律法的百姓时,你会对於栗所作所为大声讚扬。
可你若是违法者,於栗就像是一柄尖锐的黑类,完全不知变通,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
儒士看了眼身后二人,隨后说道:“我听闻,薛韜的兄长与那驻守河北的薛帛不战而降,薛韜身为其亲弟,难免——“
听此一言,年纪稍长些的薛氏文僚咽了下口水,解释道:“將军是知我等家规,若有仕二君之臣,族中父祖自会清理门户。”
儒士哼了一声,说道:“薛主簿何从得知薛韜是否通普?你知晓此事不成?况且,薛辩二人先仕秦,后仕晋,难道不是你所说仕二君?”
高压之下,薛氏文僚自觉言行有失,沉默不言。
於栗听得二人爭辩,摇了摇头,说道:“当务之急,该是商討如何围剿骑军,至於是否有通敌者,往后再言。”
“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