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74章 悲泣

正月初一,长安。

《史记·天官书》:『正月旦,王者岁首。』

每值年节,文武百官便要入殿堂朝贺天子,天子则赏赐群臣美酒佳肴。

本该张灯结彩,君臣欢庆的未央宫却反常地呈现一片死寂。

除去潼关、蒲坂外的两路普军之外。

另一则噩耗,才是彻底击倒姚泓的导火索。

齐公姚恢於安定,反了。

这位伯父之兄,隨著自己二弟一同要杀往长安来。

姚泓实在想不明白,姚懿败的如此之快,姚恢却敢在此时继续打著清君侧的名义谋反。

御榻之上,姚泓面色平静的正坐著。

清君侧?

清的是侧,还是君?

本想在正旦朝会上鼓贺群臣的姚泓,不知不觉中已然失了心气。

姚懿被姚绍擒回长安时,两兄弟相隔一年有余再次相见。

姚懿不敢直面自己的双眼,只是一味的低著头,无顏面以对,他没想到大兄能容忍他继续苟活姚泓还依稀记得,当初姚懿离长安时,自己与其把酒言欢,將关务国家存亡的重任亲口交付与他。

“兄终弟及乃祖宗之法,诸子年幼,朕若有失,江山可自取之。

这番话出口后,姚懿只是惶恐地连道不敢臂越,

姚泓实在不明白,予你不授,偏要自取?

安定无兵,姚恢便烧毁城中房屋,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將军、传各州的同时,亲率由数万民户组成的大军南下。

一想到潼关外的晋军,加上姚恢的叛乱,姚泓心境难以平復。

他见眾臣如同行尸走肉般相继入殿,他想寻姚绍的身影,可后者在潼关与王镇恶对峙。

姚泓苦苦寻找,最终將目光停留在王尚身上,

当他目光扫来时,王尚竟有意闪避,脊背也不如往常挺得那般笔直。

自从晋军破虎牢以来,这位掌管內外机要的尚书令,入宫面圣次数愈发的稀少,姚泓不傻,他知晓这是意味著什么,只是不愿戳穿罢了。

看著浩浩荡荡的文武百官,却无一人可推心置腹,悲愤之情涌上心头,刚及而立之年,却已有不少白鬢的姚泓,眼角处竟情不自禁的湿润起来。

“嘀嗒!”

泪水滴落在暗黄的榻侧。

群臣见姚泓悽然落泪,先是愣住了,隨后便有不少人也哭出声来。

有人用衣袍擦拭一下一下的擦拭眼角,低声抽泣。

有人豪大哭,泪涕横流,引染著身旁正在红著眼眶的同僚。

有人沉默不语,卑躬屈膝的低头看著被泪水浸湿的绒毯,不敢直视阶上的君王。

这场“贺岁”持续了半个时辰,直到姚泓抹去眼角泪痕,眾人这才隨其一同平復下心境。

“传朕詔令,速召叔公入宫议事。”

面对姚恢浩浩荡荡的勤王大军,有归附的,有望风而逃的。

也就是姚家兄弟不够团结,不然,便可以被视作为司马家那赫赫有名八兄弟的缩影。

当姚恢逐渐逼近长安,抵达新支时,投奔而来的杨威將军姜纪劝说道:“姚绍、尹昭驻手於潼关、蒲坂,长安无將,主公打以轻兵直攻长安,大事定可成矣!”

自姚恢起事时,便以车乘结为方阵,裹挟著一大批不愿南下的安定百姓,此时投效者不在少数,魔下的兵马逐渐充盈,他完全没有必要带著这些累赘行军,要是等姚绍回援长安,那姚恢没有听取姜纪的劝诫,依然缓慢行军,打算步步为营,先行攻克城,再取长安。

姚泓的五弟,镇西將军姚諶,镇西將军想趁叛军远道而来,以攻代守,领军出城相击,却被姚恢所败,连带著郡城一同沦落,其人却单骑往西奔逃。

相比於姚懿称帝后吃,姚恢以清君侧之名,大败姚諶,军势更甚,不满庙堂,举棋不定者纷纷奔走投效,壮大了这支草创的叛军大队。

对於惊慌逃回长安的姚諶,姚泓再次圣仁之心作票,非但没有对这名助紂为虐的猪队友问罪,而是亲自出言抚慰,此等仁义之举,反常有了奇效。

作为姚恢的舅舅,立节將军苟和,驻守在京畿,魔下掌兵千余数,却没有第一时间领著部眾投奔大外甥,而是恪尽职守,整顿军备。

长安逃的人实在太多了,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世家子弟,亦或是宗室远亲,姚泓有意封锁,

想要布下渔网。

但这一次不是漏网,而是网不够大,城门守將阳奉阴违,常常睁眼闭眼。

要么是以关係交情为贿赂,要么是以財物为贿赂。

总之,在国家危难之际,武夫最可靠,却也最不可靠。

重情义者大有人在,但无义无礼的暴虐之徒也层出不穷。

有不少上奏要姚泓处死苟和,好在他在还算清醒,力排眾议,召其入宫相见。

当姚泓看见苟和憔悴蜡黄的面容时,他便知晓自己没有看走眼。

苟和面见姚泓时,施以跪拜礼,未等天子发令,他便不敢独自起身。

姚泓见状,出言平声后,故作困惑问道:

“逃难者不计其数,卿与恢乃是近亲,怎能安然自若?”

“臣不愿奔走,只是知晓浅俗的道理,若天纵妖贼,放肆他们行大逆之举,臣与其有舅甥之亲,不需奔走而加亲,如若其罪孽滔天,触犯天道,自然会受到惩处,忠於君王,乃是作为臣子的本分。”

苟和沉默了片刻,说道:“违亲叛君,皆为臣之所耻,可天地君亲师,君於亲之上,臣万不敢忘。”

言罢,姚泓直直的看著他,良久,他从御榻之上站起,向左右宦官吩咐道:“去將金印紫綬取来。”

听到姚泓要取这两物,几名內侍先是证了愜,须臾,其中一名为首的宦官隨后迟疑道:“陛下,诸公—”

《汉书·卷十九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

光禄大夫自从魏晋以后,多为加官名號,所掌实权有限,但到底也是秩比两千石的官职。

作为掌议论之官,优先提拔的皆是品行高尚的忠贞之臣。

加金章紫綬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綬者,称银青光禄大夫。

只是交谈了两句,姚泓便直接授其金章紫綬,算是有些草率,谁知苟和是不是装出来的偽君子?

姚泓並未出言解释,只是冷冷了看宦官一眼,后者当即快步领著两名內侍离殿。

苟和见得姚泓要大肆封赏自己,也未推辞,再一次行礼拜谢。

姚泓知道苟和身为姚恢的舅舅,在此时作忠君表率,所带来利处非身外之物可比擬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都市至尊首富

佚名

华娱从跑男开始

佚名

颤慄世界

佚名

调教玩家:谨慎NPC的职业素养

佚名

如你所见,我並不是一个人

佚名

穿越DND:从每日情报开始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