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就算他对五斗米与佛教秉持同样態度,但也不可能在眾人面前表露出来,更何况,他也不知刘义符奉不奉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毛司马勿要担忧,我也不大怎信那飘渺之事。”
刘义符见毛修之言辞保守,便给他先服一颗定心丸。
本还在左侧审理卷宗的谢晦,听得刘义符说起信道之事,遂偏头望去,以面色提醒。
刘义符见状,笑了笑,问道:“是我肤浅了,我本以为同毛司马这般脚踏实地,擅做实事之人,该是不会信———”
听著刘义符的谈吐,毛修之已然认出了他。
毛修之不信鬼神之说,自然也不信刘义符乃是麒麟转世之子。
但刘义符所言,可算是一语道出他的心声。
“仆虽不信鬼神,但万不敢惹怒上苍。”
道家那些仙鬼的言论,毛修之不信,可他依然对上天抱有敬畏之心。
除去兵灾,百姓过的好与不好,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之所以有天子这一说法,不单是因为君权神授,要使国家稳定,最重要的便是让子民吃饱饭。
而农耕民族想要丰收,便要看天,於是便有了天子之称。
毛修之或许也想要烧掠道观,可奈何道教思想在南方根生蒂固,他不可能逆反大势主流。
淡泊名利,不与世爭,任官与升调时方能得到侧重,无非是做做样子,何乐而不为呢?
换一种角度来看,信道或许已经成为了政治正確。
你不信道,那你就是异类。
几番回答下来,加上毛修之取名为修之,刘义符暂时断定他是一名异教徒,
烧掠寺庙乃是为了遵道贬佛。
佛教自汉时传入,演变为大乘佛教。
宗旨乃是“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与四重恩一一父母恩、眾生恩、国家恩、
三宝恩。
佛与道的教义撕裂极大。
在毛修之眼中,修道是为求长生,为雅,为的是放荡不羈,为的是不以五斗米折腰。
而修佛,又是这个恩那个恩的,什么因果轮迴,什么吃苦是福,什么来世福报,合著就不该出生是吧?
毛修之可是脚踏实地土木人,最见不得这些。
不信道,信佛是吧?
好!一把火全给你烧了!
身体髮肤受之父母。
想要供奉?尔等这群不孝之徒也配?!
得知其脾性后,刘义符也不再为难,遂问起了他开垦之事。
“毛司马开垦良田万亩,可有心得?”
毛修之听刘义符问起农桑之事,语气顿时利索起来。
“这开垦之前,定要先观察地势,哪怕是山野之中,也能大有所为。”毛修之顿了顿,继续说道:“世子要在山中垦地,为首的便是伐去林木,以保田地能受光照,其次便是使土地齐平—.再以牛马翻耕黄土,施以农肥.
毛修之碟碟不休的说著,刘义符仔仔细细的听著。
说了好一会,毛修之抿了抿乾裂的嘴角。
天气燥热,口舌也乾的快,刘义符正听著,见他语速缓了下来,便向僕婢討要水壶,上前递於毛修之。
“毛公先吃些水,慢慢说便是。”
毛修之愣了下,他见刘义符兴致十足,遂接过了水壶。
“谢世子。”
往前他与魔下、属僚说这些事,后者大都觉得索然无味。
孩童嘛,可能一时觉得兴趣,觉得还算有趣,可当了解过后,还能不厌其烦,便已算难能可贵。
不得不说,毛修之实在没想到这位养尊处优的世子听自己长篇大论说起农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