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09章 內忧
隨著姚绍的身影不復,殿內又重归於先前的寂静,王尚身处在里梁喜身侧,
却一直沉默不言。
“姚公所言不无道理,两线交战—”王尚轻声劝道。
梁喜微微转身,轻轻摇了摇头,道:“王尚书不可只观其利而不见其弊,依东平公之策,齐公久镇岭北,颇有威望,军民大都如臂驱使,东平公要將其迁至京畿,谁可与其制衡?”
梁喜回答王尚时,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被阶上的姚泓听清一二。
“除东平公之外,王尚书安能保证诸公不会趁势行不轨之事呢?”
王尚脸色大惊,他直直看著梁喜,又赶忙偏过头去望向上方的姚泓。
梁喜哀嘆一声,“领外兵进京,后患无穷吶。”
姚弼与姚憎前车之鑑近在眼前,宗室之中,除姚绍外大都不可信。
梁喜早知姚恢怀有野心,姚绍迁岭北军民入京畿,岂不是正好给他创造时机?
姚绍与姚恢镇岭北,如今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在梁喜等人看来,其心中何意昭然若揭。
自梁喜语出惊人之后,朝堂百官皆是了声,全然与姚绍在时截然不同。
姚泓见状,也知道今日到此为止,便当即散了朝会。
待大臣们相继离去,在殿左侧一名不起眼的中年人寸步未动。
“卿这是何意?”姚泓起身,见他还毫无退缩之意,疑问道。
“陛下,臣有言要稟於陛下。”
姚泓见他常隨梁喜左右,又担任吏部侍郎之职,心中顿时领悟过来,遂召他上前来。
懿横来到姚泓近前,忧声道:“陛下,东平公在朝中素有名望,又是先帝託孤之重臣,臣並不是言东平公怀有二心,可齐公在岭北培养亲信部曲,又私建坞堡以来囤积钱粮,梁公所忧,也乃臣之所忧———
姚泓在心中早有猜测,经过两人提醒,神色忧鬱了起来,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朕几位有才能的弟弟,皆是想杀朕吶———
姚泓望向殿外,像是在对逝去的父亲诉苦。
“事有利弊,齐公此时,对陛下还是忠心无二的。”
姚泓听懿横所言,脸色焦急了起来。
“卿可有良策?”
懿横见姚泓大为所动,便將早已打好的腹稿娓娓道来,“齐公在广平之难时,对陛下立有忠勇功勋,自从陛下继大位之后,没有封赏便命他镇守岭北,不予朝堂之权,齐公心里,对陛下或有怨言。”
懿横所说的功勋,其实也就是虚空立功。
姚恢在广平公姚弼叛乱时,只是向姚泓表態要严惩姚弼的罪行,除此之外,
並无其他举措。
姚泓知晓懿横是为了给自己“叠甲”,也不著急,耐心听其说著。
毕竟,朝中能上前劝諫的臣子,不超一手之数。
“定百姓大都畏惧赫连勃勃,十户有九户想要往南迁徙,如果齐公率领四万精兵,鸣鼓南下,岂能不是祸患?”
“卿可有良策?”姚泓再次问道。
不知为何,懿横少有能表现的机会,缓了缓语气,说道:“陛下不妨召齐么回朝,以此来安..“
姚泓听到一半,顷刻失了兴致,“卿之计策,不妥。”
懿横本以为姚泓会对自己的进言动容,心里难免有所落差。
“他若是怀有异心,此时征他回朝,怕要適得其反。”
“陛下若不趁东平公坐镇安定时召齐公回朝,等到晋寇叩关—
未来之事谁也说不清楚,当下的情况就是普军毫不费力的夺取了关外之地。
雄关险隘確是能挡得住百万大军,可人心一旦散了,內部出现问题,也会同平地一般畅通无阻。
“徵召之事,还是待叔祖赶回安定再谈。”
懿横见已无法说服姚泓,遂作揖道:“既如此,臣先行告退。”
东平公府。
马车缓缓而停,王尚下车后,快步往府內走去。
“姚公?”
王尚呼喊了一声,却未得到回应,他来到堂內,左右来回步起来。
半盏茶功夫,姚绍换上了乾净衣裳,来到了堂前。
他见来者乃是王尚,悬著的心落下,轻嘆一声。
王尚见状,一时不知所以。
“姚公可是怨我?”
在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虽未有一人站出为姚绍说话,但王尚不同。
请姚绍出山者是他,將国家危难的重担交付与姚绍是他。
王尚与姚绍一文一武两位肱骨重臣在后者击退赫连勃勃后,常被人称为赵国藺相如与廉颇。
姚绍三朝元老,又是宗室出身,按理来说,他在朝中的分量远大於梁喜。
可他却不在乎操弄权柄,在朝中的党羽远不及梁喜等人。
“我为何要怨你?”姚绍苦笑道。
姚绍从安定马不停蹄的赶回长安,如今安定由姚恢所统领,他没有立刻策马回去,而是回府中洗漱了一番,无非就是在等姚泓回心转意。
王尚张了张嘴,沉默了片刻,问道:“您要何时离去?”
姚绍挥手示意王尚坐下,自己则是令侍婢准备酒水。
“赫连勃勃一心要坐山观虎斗,我回安定与否,已不重要。”
王尚见他不愿回去,脸色急切道:“四方精军在姚恢手中,您若不回安定,
陛下本就龙体欠安,得知此事,定要寢不成寐——.—“
夏军还未兵临城下,姚恢便已不见了踪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