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为什么这么说?”
“我告诉你,如果真的发现了你说的苗头,作为合格的资本家,该怎么处置吧。
“会怎么处置?”
“两个办法,一个是收购,把新技术新公司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果对方不同意收购呢?”
“那就是第二个办法了,打压扼杀,利用一切手段,把他打压扼杀在萌芽状態,凭微软现在的地位和资本规模,做到这一点会很难吗?当然自己也要奋起直追,加快研发。”
“没有第三条路了吗?”
“有,除非出现顛覆性的技术,或者转换新的赛道,大家都重新开始。”
“不太懂。”
“举个例子,现在大家都是用电脑,所有人都离不开微软的作业系统,等哪一天,市场上出现了新的工具,比电脑更方便,性能更好,电脑完全被新工具替代的话,那大家是不是都要从电脑的作业系统改到开发新工具的作业系统?”
“虽然你说的我压根就不相信会出现,但是大概的意思我明白了,那我就更加不明白比尔盖茨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温妮表示还是不能理解。
“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比尔盖茨毕竟是个技术男出身,对资本的掌控,对公司的掌控没有您理解的那么深刻,达不到您心目中资本家的標准,面对新出现的危机,想不到您刚刚说的应对策略。”理察脑洞大开的提出了新的怀疑。
“你们啊,太幼稚了,能掌控这么大公司,而且公司上市后手里的股份还能维持这么高的人,哪里可能简单,如果真的这么简单,公司早就被別人给吞掉了。
你以为华尔街的那帮吸血鬼很善良,他们可比资本家凶残嗜血多了。你看看思科公司,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说起思科公司,自从龙腾资本收购了7%的股份后,理察也顺利的进入了董事会,成为思科公司的董事,每月从思科多拿一份工资,日子过得不要太爽。
但是他只是非执行董事,没有担任公司的管理层职务,当然他进思科董事会的目的也不是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他也做不到,他的自的就是保证龙腾资本的利益不会受到侵害而已。
所以他对思科的情况非常熟悉,而思科的发展过程就是典型的创始人被金融资本鳩占鹊巢的过程,面对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对林顿的话他也不得不认同。
“这么看来,比尔盖茨也是个很厉害的资本家,不可小覷,但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我还是看不懂,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周海生、古德曼,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我的建议是,既然大家都看不清,而且风险確实存在,不如我们也適当的减持一部分,我们手里微软的股票实在是太多了点,而且现在也升值了不少。”周海生从规避风险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不太懂,不过我觉得周海生说的有道理。”古德曼也同意周海生的观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