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一同南下的,还有海协会紧急调拨的三十多艘大船。
刘台看了,不禁对自家兄长很是感谢。有了这三十多艘大船,那降卒就都可以坐上船了。
至於降卒的家人,统计也已经在前两日结束。
五千七百多降卒里,除了一部分光棍外,大部分是三口人,少部分有四五口人。
那些將官,则少则六七口,多则十来口。
总体算下来,降卒和家人加起来当有一万六七千人。
海上可以运送六七千,苏章船队可以运送约五千,所以只要海上再多跑一趟,即可全部解决。
为了加快速度,刘台决定,城外现有营寨里的降卒,將將官挑出来,再凑足三千人,先行出发,送往保寧县。
其他不到三千的降卒,再加上两千家属,则跟隨苏章所部行动,原路返回广州。
待家属到达营寨,便拔营启程。
命令下达,便紧张准备起来了。
刘台则是对苏章连高州城门都没进,心中感到不好意思,专程驱马来到营寨向苏章表达歉意。
苏章却毫不在乎,反过来劝刘台不必在意此等细枝末节。
十月二十七,苏章拔营出发。因为还有家属,一天走个三十里已是不易。
好在也不用走多远,不用三天,走到苏章停船之处后,能乘船了,就方便了o
十月三十,第一批走海上的队伍到达保寧县。而在两天前,刘濬和船队已经先行到达保寧。
因而第一批返回广州的队伍,经过短暂休整,便马不停蹄地登上了船。
十一月初一,船队扬帆北上。这第一批队伍里头,有许多人是第一回坐海船,第一天便晕船晕了个够。
只是人数眾多,也照顾不过来就是,只能任他们熬著了。
王离等將官也是如此。
当初还曾对刘台跨海偷袭他们而心有不服,如今体验了一会跨海的不易后,不服就转为佩服了。
十一月初三,刘台带著冯循道、刘锦等人在高州城南门接到了轻车简从、风尘僕僕赶来的刘和他的隨从。
刘濬的家人则等安顿之后,再接过来团聚。
刘锦及其所部是作为镇守高州城的兵力留下的,考虑到刘濬与之乃是故识,故而特意选了他留下。
刘到高州人生地不熟的,总要配些得力人手给他,才能更好开展工作不是。
“兄长一路辛苦了!”刘台迎上前,发自內心道。
刘对自己兄弟二人真是没说的,这恩情日后可得好好还。
刘濬笑了笑,答道:“海上那几日確实是难熬得紧,这几日走山路,虽说也是难行,但却好多了。”
这时冯循道和刘锦也都上前寒暄见礼。
刘濬对著冯循道行礼道:“冯兄,广州一別,多年未见。如今我初来乍到,还望冯兄日后多多支持我啊。”
冯循道连忙道:“使君言重了!某一定好生配合使君,唯使君之命是从,绝无二话。”
“,冯兄此言见外啦!”刘道:“你我也是旧相识了,便一起替都府好生治理好高州。”
“使君说的是,冯氏上下一定竭心尽力!”
这时刘台插话道:“兄长,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是先进城吧。”
“好,进城再说。”说完,刘濬招呼眾人一起进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