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蜕变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充当舒明牌专用摄影师的梁汝文也说不上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他有时很想让全世界都看看这个宝贝,有时又独占欲发作,最好只有自己看见才觉得安心一点。
“唉,男人的心,海底针!”崔明哲从未想过有朝一日,自己嘴里竟然能蹦出这样一句话来,还是对着梁汝文说的。
很怪啊!
梁汝文却已经不再回复他的信息,转而把手机屏幕熄灭。
门口有动静,是舒明回来了。
这小子有点累,但还是跟他打了招呼,独自进了客厅,坐在沙发上发呆去了。
舒明喝了酒回来,他从不在外面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连小酌可能都算不上,但欧吉曼曾经建议过他尝试一把。
舒明反驳他:“我觉得哪怕是以x的性格,也不会喝到断片吧!”
欧吉曼执导的这部电影名简单粗暴,就叫《弗德里的诗》。
四十年前,男主角y从弗德里的乡村走了出去,他在s国的首都读完了大学,并爱上了当地的一位英俊的模特。
他们相爱、热恋、争吵,最后走向了无可避免的分手。两年过去了,y一直认为这个坏结局是因为爱人头脑空空,两人没有共同话题导致的。
在郁闷之下,y选择回到家乡,回到了弗德里那个终年常夏的小村庄里,并担任了某富商养在弗德里的华裔私生子x的家庭教师。
故事就从此刻开始。
x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y说——他头脑空空、空有美貌、肚子里倒不出半滴墨水来。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下海游泳、舞会寻乐、在窗边阅读一些肉麻的通俗小说,然后把书里狗屁不通的句子,在聚会上原模原样地念给小姑娘们听,甚至还能念出错字来!
可很奇怪,弗德里没有人能够不爱他,爱他只会饮酒作乐的薄唇,爱他与众不同的黑发黑眼,爱他轻浮不羁的做派……
y本以为,和x每日斗智斗勇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他接下来数年中最大的难题了,可意外发生了。
x爱上了镇上新来的姑娘z,而且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十分狂热的爱法。
x好像突然就陷入爱河了,毫无预兆地,竭尽全力地想讨人欢心。而且就因为听到不知真假的传言——说z更偏爱会写情诗的男子。于是从未写过诗的x,突然开始向y讨教诗歌的写法。
y一边碍于工作职责,不得不教授他相关的内容,一边嘲弄地观察这个脑子空空如也的x。
电影的主要内容,就集中在他们学习诗歌的过程,他们在夏日的柑橘果实旁讨论诗的写法,在村庄草道初步接触哲学,在浪声阵阵的海边漫步,并用大段的台词来让观点交锋。
舒明对此的评价是——很有s国特色的剧本,用大段的人物对话消解空白再创造空白,并不完全聚焦在故事上,而是参杂了许多观念性表述。
而在电影中,他要饰演的x也并没有喝到烂醉如泥过,总体而言,x还算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士,即便他真的没什么文化。
欧吉曼却说:“你缺少了这份体验感,就摸不清边界线。”
“舒明。”欧吉曼对人的尊重体现在,他会一字一句地尽力喊舒明的本名,而不强求舒明取一个s国当地的名字。
他尊重舒明,就像舒明尊重他一样——其实舒明本可以不学那么多s国的语言的,只要把剧本上的台词说地道就完全可以了。舒明下了那么多的苦功夫,更多还是为了方便和他交流。
“你演的角色中,缺少了一点独特的注解。”
欧吉曼看了舒明所有演过的角色,虽然并没有看完,可片段他是都看过来。
换句话说,舒明有点剧抛脸,甚至是过于剧抛脸了。
“一个角色的魅力,是演员和剧本共同铸就的,要做到换一个人来演就完全不再是这个感觉,要做到无人可以替代,就不能只跟着剧本走。”
舒明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但他经历的太少,还很谨慎,所以丧失了很多体验的机会,也少有完全说话做主的机会。
当有些东西只能靠猜想,当演员过度尊重剧本的时候,就会少一点演员个人人格上的魅力,也少一点画龙点睛的劲儿。
所以欧吉曼才鼓励他多体验,鼓励他大胆修改剧本,如果舒明能在《弗德里的诗》里完成演员生涯上的一次小小蜕变,是最好不过的。
“我在上学的时候,旁边就是演员学院,那里的教授们总是鼓励学生,如果演不出来,就多去体验一些——去谈恋爱,去痛彻心扉地失去过一个人,去在围墙边喝到烂醉……”
是吗?
舒明的确从欧吉曼导演身上学到了许多之前没学过的东西,如果说乔敏学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野路子方法派,那欧吉曼就是偏向学院派的代表人物。
对于没有机会去读电影学院的舒明来讲,真的是个非常好的进修导师。
可欧吉曼即便说到这样的程度,舒明还是有许多顾虑,或者他有很多恐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