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诗词里的中华》第一期!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一幕色调的切换,也象徵著从青年的热血到中年的沉稳。
唐国强身穿中山装的身影,缓缓出现在了眾人的视线之中。
他仿佛佇立在井冈山的山顶,远眺山河,自光深邃。
身后是苍翠的竹林和豌蜓的山路,远处传来军號声和战士们的口號·陈瑾场景的音乐也逐渐减弱,军乐逐渐增强,节奏和旋律上的流畅过渡,转场的连贯性一下子被拉起。
並冈山的山顶,竹林环绕,远处是群山,
而唐国强屹立在山巔,双手跟陈瑾刚刚的姿態一样。
眾人有些恍惚,仿佛陈瑾一下子老去但隨著他动作的节奏和力度,每个人却又感受到了一种属於时间和年龄上的跨度。
老了,动作迟缓了,可精气神更加的稳健。
他突然手持望远镜眺望远方,动作从容而有力,完全是一种跟刚刚陈瑾截然不同的感觉。
但没有人觉得有任何的突元,反而有一种岁月流逝的心酸。
谁都抵挡不了,哪怕如他。
这个转场设计,其实现场看衝击力还是有的。
后期加上各种渲染和重叠,只会更强。
从青年时期的热血与求索,到中年时期的成熟与担当....而接下来,转场结束,就是正式的故事展开。
长征、赤水—將近40多分钟的剧情。
最后,就是唐国强老师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缓缓的朗诵出那首《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啪啪啪!
全场发出了如雷般的掌声,陈瑾更是听的有些热泪盈眶。
和他诵读《沁园春·长沙》意气奋发所不同的是,唐国强雄浑的嗓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配合舞台大屏幕壮丽的雪景,古典韵味激昂的背景音乐,这首词作的豪迈与壮丽,让全场所有人都听的、看的是热血沸腾。
看得出,唐国强为了朗诵这首词,准备了很久。
所有的情感高潮,都在这首词作之上。
前面的表演都完全像是在铺垫但是,词作是高潮,诗朗诵从北国风光开始,却在一路的拉高;无论是声音还是情感,层层递进式的诵读,每个人浑身都有些颤慄。
已不是起鸡皮疙瘩那么简单。
大气磅礴的气势仿若在他们脑海环绕。
陈瑾都好似置身於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无比的沉浸—-黄河、长江,扑面而来。
不得不感嘆,薑还是老的辣。
陈瑾是真的感觉自己那首《沁园春·长沙》很厉害了。
但在这一首和对方的表演之下,就像是青年和中年的差別。
都很强,但明显《沁园春·雪》更猛。
那时候他的心境,应该是天下无敌的状態。
不像《长沙》,还只是对未来的自信。
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心態。
“不愧是未来b站扛把子,確实牛啊!”
陈瑾在节目录製结束后,特意等唐国强下台,他此刻脸色都有些发白,额头上渗汗,就最后那首词的诗朗诵,几乎耗尽了他的心力。
“唐老师,佩服!”
陈瑾扶著他下台,柳刚也在一旁拍著手。
“太棒了!”
“陈瑾一开始演的也很好,但唐老师最后的那首诗朗诵,画面感太强了!”
“幸不辱命!”
唐国强笑呵呵说著,脸上满是疲惫。
这一点,其实跟春晚录製后的陈瑾一模一样,都有些虚脱。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非常完美。
这是演员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追求,力求精益求精。
“一开始我在一旁看,亲眼看现场,跟电视里完全不同——演的很到位了,
特別是青年时期那种信念的精髓!”
“信念很重要,你得理解他———
“要充分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歷史意义以及当时的环境、心境—”
唐国强坐在那休息,点著烟顺跟陈瑾聊著表演。
陈瑾认真的听著。
其实老唐前几年在网上的口碑不太好,主要是因为蓝翔的gg太火了;但事实上,他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台词。
他当初也是从《高山下的环》小鲜肉,一路到了现在老艺术家的层次。
不管是赵蒙生,还是诸葛亮、雍正、李世民,他演的都很好。
很多人都说年轻演员到年老了,都会成为老戏骨;事实上,那是指以前,现在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现在,就等播出了!”
陈瑾走出央视大楼的时候,其实也挺期待,最终的正片出来,到底是什么样。
比如这个转场,刚刚只是表演,但实际后期做完后,那种渐隱渐出的感觉,
更加出彩。
还有特效、光影等等。
这档节目,搞不好真的能成为央视的一档王牌综艺,就跟未来的《典籍里的中国》一样。
滴滴!
陈瑾打开了手机,看了眼上面朱顏曼兹发来的信息,不由的笑了笑。
央视大楼对面的路灯下,那抹熟悉的高挑身影无比清晰。
灯光倾泻而下,將她的轮廓映照的柔和而文艺,长发更是隨著光影仿佛在微微摇曳。
就像是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
朱顏曼兹穿著一件柔软的外套,双手环抱在胸前,似乎在抵御夜晚的微凉,
但眼神却直直地望著陈瑾走出的方向,满是期待。
四周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她和那盏路灯,成了这夜色中最动人的风景。
若逢盛夏之际,满月当空,下面平铺著皓影,上面流转著微光,而你脸带著微笑向我走来,那月色和夜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