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32章 咱家包你当忠烈!
大同镇守太监衙门的后堂,门窗关得死紧。袁崇焕一走,屋里那股阴冷沉闷的气更重了,压得人心口发闷。
魏忠贤没动弹,还陷在那张太师椅里。脸上那点惊慌后怕,像是被硬生生抹平了,换上一层东西,像腊月里凝住的油,又冷又硬,盖住了最后那点人色。只有眼珠子偶尔转一下,才露出里头翻腾的算计。
门外响起小心翼翼的脚步声。
“进。”魏忠贤声音不高,调子压得平平板板。
门开了。头一个进来的是提督净军太监刘应坤,瘦长脸,一对眼总习惯眯着,透着精光。他走到堂中,躬身行礼,声气都放得低低的:“祖爷!”
堂里太静,静得听见窗外风刮过屋檐的呜呜声。
魏忠贤没叫起,就让他那么弯着腰。他拿起桌上那卷明黄手谕,在手里掂了掂,没打开。
“方才袁抚台来了。”他开口,嗓子有点哑,“皇爷……要在北边动真格。打蒙古,打出气势,才好说话。以打促和!”
他把“以打促和”四个字咬得格外重。眼光落在刘应坤身上。
“这差事,咱家得替皇爷办妥帖。”他话头一转,语气忽然变得颓唐,甚至有点灰心,“可咱家这心里头……堵得慌。”
刘应坤把头埋得更低,不敢接话,耳朵却竖得尖尖的。
“堵的,是咱家那不成器的侄儿!”魏忠贤一拍大腿,声调里带上“恨铁不成钢”的痛心,“良卿!他那个肃宁伯!”
“他那爵位……唉,说来惭愧,没尺寸之功啊!皇爷登基以来,最恨的就是占着位子不干事的官儿、勋贵!他空顶个伯爷名头,没给皇爷驱驰过一回,没朝敌人放过一箭!无功便是过!长此以往……唉,咱家在,还能看顾,咱家要哪天没了,他可怎么立足?”
这番话听着像是家宅里的烦难,长辈的忧心。刘应坤听着,腰杆稍稍松快些,以为是寻常家务。
突然,魏忠贤像是给自己提了口气,猛地坐直了。
“不过!眼下就有个天大的机会!泼天的富贵功名,摆在眼前!”
他声气提了起来:“依万岁爷的意思,这回以打促和……袁抚台管‘和’,咱家管‘打’。打,就要出兵,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咱家就想……得让良卿趁这机会,挣点军功,往后也好有个倚仗。”
“军功?”刘应坤小心搭话。
“对!军功!”魏忠贤斩钉截铁,“只有沙场上真刀真枪挣来的功名,才堵得住天下人的嘴!”
“应坤,你办事稳当,这事你得替咱家筹划周全。”魏忠贤眼光像钩子,钉在刘应坤脸上,“你即刻拟个章程。此番出兵草原,威吓插汉部,不必大打,但阵仗、声势要做足!得让虎墩兔那老小子知道疼,知道怕!更要紧的是……”
魏忠贤压低声,身子往前凑了凑:“……得安排几场小仗,得让咱家那侄儿,有‘斩获’鞑子首级,立下实打实战功的机会!明白么?场面要好看,功劳得落在他头上!”
刘应坤眼珠一转,心里立刻雪亮——这是要借国事给自家人贴金!这路数他熟!
“祖爷放心!小的明白!”刘应坤脸上堆起笑,脑子转得飞快,“依小的看,可从大同总兵李家、副总兵麻家,还有宣府参将王通那儿,抽调各家精锐家丁。再合上小的手下净军儿郎,凑齐万把精骑火铳手,不难!”
“出兵不图深入,就在边墙外头,找那插汉部零散营盘,挑那些看着硬、实则软的捏,狠狠敲打几回!把阵势拉开,锣鼓敲响,让肃宁伯爷领着选好的锐卒,冲在前头……这斩首夺旗的功劳,不就稳稳落在伯爷身上了?”
魏忠贤听着,脸上那层冻油似的僵硬化开些,露出点“欣慰”:“嗯……听着还妥当。李家、麻家、王通……都是懂事的。这事,你就以咱家名义去协调。拟个详尽的方略,兵力、粮饷、进兵路线,都要写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