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整顿风气!陈铭想找老政委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新兵营营长得到命令,立即让人吹响了紧急集合哨。
然而,现实再一次让陈铭失望了。
超过了十分钟,整个新兵营都没有集合完毕,其中还有步兵新兵武器都没有拿。
这可是白天,训练的时间段内,不是晚上!
十分钟,十分钟都没有完成集结,这个十分钟够做多少事了?
看着歪歪扭扭的新兵队伍,陈铭脸上的表情更加平静了,只是盯着新兵营的营长。
新兵营营长被看得浑身发毛,心中害怕无比。
这种时候,他更希望陈铭骂他几句,打他几下,踹他几脚,而不是平静!
陈铭没有管新兵营营长,目光看向了新兵营教导员,质问道:
“政治教育多久没开展?”
“最近…训练忙。”
教导员支支吾吾的辩解着。
见此,陈铭心中有了打算,他先是看向了新兵营营长。
目光如炬,声音沉稳而有力:
“张营长,你身为军事主官,荒废训练,致使部队战斗力滑坡。”
“你现在已不配持有这把代表指挥权的枪。”
“现在我命令你,交出你的配枪!”
在全营官兵的注视下,营长脸色由白转红,最终,他颤抖着解下那把跟随自己多年的驳壳枪,递了过去。
陈铭接过,高举示众,朗声道:
“都看清楚了!组织把枪交给你,是让你带兵打仗,保家卫国!谁懈怠,谁就交出指挥权!”!”
接着,陈铭转向教导员,语气沉痛但不容置疑:
“李教导员,你身为政治主官,放弃思想阵地,导致部队精神懈怠。”
“你现在已不配承担教育全营官兵的职责。”
“现在我命令你,交出你的《干部证》和《工作笔记本》!”
教导员在震惊中交出物品。
陈铭手持笔记本,对全营说道:
“这上面写的,应该是救国救民的道理,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把它当成摆设,就是丢了我们革命的魂!”
完成上述动作后,陈铭直接解下两人的腰带。
这象征着将他们从“干部”的身份,彻底还原为一个普通的“战士”。
陈铭随即宣布:“从现在起,撤销你们二人营长、教导员职务!”
“但红军、八路军的老规矩,干部能上能下。”
“你们给我从战士当起,到前沿侦察排去,用鬼子的子弹和根据地的实际工作,把你们丢掉的资格,一样一样给我挣回来!”
“是!”
两人羞愧难当的敬礼道。
将新兵营营长和教导员撤职后,陈铭当即从指挥机关派遣了一个参谋和政工干部代管,整顿风气。
从新兵营离开后,陈铭朝着政委说道:
“触目惊心啊,新兵营是补充主力部队的血液,要是连血液都坏了,部队还能打仗吗?”
“虽然明年我们就要与鬼子有一场大战,各部队都在积极备战。”
“但风气这种东西,必须要扼杀在摇篮当中。”
“我宁愿少打一场胜仗,也不愿意部队烂掉。”
“这不是撤职一两个干部的事情,是需要上上下下的进行全面整顿。”
“你给我拿一个章程出来,要是感觉到困难不好下手,或者有什么顾忌,我可以请老政委帮忙。”
陈铭这次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刹住部队的这股自大浮躁的风气。
若是政委的办法起不到效果,陈铭只能请老政委来主持局面了。
“是。”
张正则下定决心说道。
他知道,这是陈铭给他的一个考验。
刚刚在新兵营说的话,同样是说给他听的。
能者上,庸者下!
要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的能力就达不到要求,需要回后方去学习深造了。
暗访完新兵营后,几人继续在各部队走访调查。
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不明显,在胜利和发展的浪潮之下被掩盖了。
而这次暗访,则将问题都暴露了出来。
“有问题不可怕,解决问题就好了。”
“可怕的是一直没有发现问题,让问题慢慢壮大,壮大到要用挖肉刮骨才能解决时,那就晚了。”
陈铭感慨道。
这次几天的行程,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他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比如文工团塑造得过于夸张,过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故事。
根据地贴的标语不切时期,假大空。
主战部队风气浮躁等等一系列问题。
好在发现得及时,处理起来不算困难。
我党始终以不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校准航向,在解决问题中淬炼本领,在修正道路中永葆生机活力。
几天后,政委张正则拿出了一套处理办法。
第一,思想整风:用历史的重量,压住虚浮的泡沫
这是治本之策,旨在唤醒部队的集体记忆与初心。
举办“军魂展”:不展览缴获的机枪罐头,而是陈列牺牲战友的遗物:
洗得发白的军帽、磨烂的草鞋、带弹孔的水壶、识字班战士写满歪扭字迹的日记本。
让战士们知道,我们靠的不是天生神勇,靠的是这些同志用命换来的经验。
谁忘了本,谁就不配当他们的接班人。
同时让指挥员们去慰问牺牲战士的家属,让他们亲身感受生命的重量。
让他们知道,自己要是轻敌导致过大伤亡,牺牲战士的家属们是什么样的。
开展“寻根运动”:让每个连队请出三位伤痕最多的老兵,讲述部队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败仗”和“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当新兵听到部队曾靠黑豆、树皮度过严冬时,会对碗里的米饭产生新的敬意。
第二,实战锤炼:用最强的对手,褪去最虚的火气
这是立竿见影的猛药,旨在重塑对敌人的敬畏。
组织复盘,选择一次近期代价最小的胜仗,陈铭亲自带领干部,在沙盘上进行“反向推演”。
“如果当时日军的指挥官再聪明一点,在这里多放一个机枪阵地,我们会死多少人?”
以此打破“胜利轻而易举”的幻觉。
第三,制度立规:用日常的准绳,勒紧纪律的缰绳
这是防止问题复发的保障。
恢复“挑战式训练”:引入“红蓝对抗”,让部队在训练中自己人打自己人。
让那些浮躁的军官在复杂地形和刁钻战术面前,亲身体验“被全歼”的滋味。
设立“战场纪律督导组”:由政委直接领导,专门纠治实战中的轻敌冒进行为。
对于因傲慢而导致部下无谓伤亡的指挥员,不论战功,立即撤换。
一套组合拳下去,部队浮躁的风气总算是刹住了。
一个月后。
夜色中,政委对陈铭说:“部队的风气,总算踏实下来了。”
陈铭望着星空,缓缓摇头:
“治标,未治本。‘骄傲’这个心魔,是我们一辈子都要打的仗。”
“它打不垮我们,就会在我们每一次胜利后,伪装起来,卷土重来。”
他转过身,目光在黑暗中如炭火般灼亮:
“所以,我们这支部队的使命,不光是消灭外面的鬼子,更要时刻清剿自己心里那个‘骄傲的鬼子’。”
ps:你们国庆都在玩吗?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在码字不能出去玩吧,我的三万字存稿啊,要是还在,我现在应该在海边吹着海风仰望星空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