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让鬼子落得过人财两空。

“立即通知其他部队,加强戒备,防止八路趁机突破包围圈。”

“同时密切注意八路的痕迹,一旦发现坦克的痕迹立刻报告!”

鬼子军官立即下达了命令。

现在天黑,河面也结冰了,冰面上有大量痕迹,他无法准确的知道河里到底有多少坦克。

以先遣队能把这么多坦克开到这边沉河的情况来看,先遣队拥有开走坦克的能力。

鬼子军官担心,河里的坦克加上元宝山镇被摧毁的坦克,并不是全部的装甲营坦克。

先遣队有可能趁机缴获了部分坦克,并且秘密运输走了。

对于鬼子来说,坦克被炸毁要受到的责罚要远远低于被缴获的责罚。

要是先遣队真秘密带走了部分坦克,哪怕只是一辆,都有不少人要倒霉了。

所以鬼子必须要确认,先遣队没有把坦克带回去。

不过,现在他们再想加强包围圈已经晚了。

先遣队三营战士已经带着物资和坦克,跳出了包围圈。

而一营二营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也同样消失不见,留给鬼子的只有茫茫的黑夜。

天亮后,鬼子的飞机终于可以出动了。

鬼子关东军一口气派出了二十余架侦察机,在赤峰地区搜索。

不过大部分飞机是朝着元宝山地区以南,以东地区搜索,也就是一营二营打掩护的方向。

仅有少部分侦察机在元宝山镇以西搜索。

但已经藏进了山里的部队,飞机可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

一个营的部队,随便一片林子,山沟里一藏,侦察机就难以发现。

又不是在平原地区或者是成千上万的部队,刻意躲起来的情况下,侦察机搜索的效率没那么高。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点——又开始下雪了。

下雪后,鬼子飞机的视线严重受阻,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更不敢低飞。

要是不小心撞到了山,那就是机毁人亡的结局。

大雪还隐藏住了先遣队夜里撤退的痕迹,让鬼子无迹可循。

搜索不到先遣队的鬼子,只能把怨气发泄到周边老百姓身上,这是他们的惯例了。

整个抗战14年,东北地区的老百姓没少遭鬼子的毒手。

最终,鬼子没有办法,只能上报装甲营被全歼,所有坦克全部炸毁。

至于老哈河里的坦克,也在一种神秘力量的影响下,没有全数捞出来。

要是全捞出来了,坦克数量不是全清楚了嘛!

到时候他们怎么上报损失?

要是坦克数量对得上,那问题不大,可要是少了几辆,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在各级鬼子军官的默契下,捞出老哈河坦克残骸的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一直被拖着。

从十月底拖到了43年开春,又继续拖,一直拖到了鬼子投降了都没捞出来。

直到后来我军进入东北后,查阅记录后发现这件事后,才组织人力把里面的坦克残骸捞出来,不过这都是后事了。

十一月中旬。

温度已经非常低了,但对于远东军来说,察哈尔的冬天这只能算小场面。

西伯利亚的冬天,极端情况下能达到零下六十度以下。

开水泼向空中能瞬间结冰,钢铁冻裂如玻璃,呼出的气立刻冻住睫毛,头发。

察哈尔等地的气温,对于远东军来说,的确不算什么,甚至还有些“温暖”。

于是,远东军在十一月中旬,将第二批的物资运了过来,与之同行的还有二十辆t-26坦克。

这一批物资,主要是工业设备和军工技术。

在之前的谈判中,为了提升独立支队的作战能力,为远东军减轻压力。

老大哥决定支援一批技术和设备,帮助独立支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产线。

主要有常用规格的子弹,炮弹生产,提升后勤补给能力。

其中还包括了陈铭最心心念念的76毫米野炮炮弹生产技术。

四分区兵工厂是能生产出75毫米山炮炮弹,但产量却非常有限,能供应的弹药量不足,炮弹得省着用。

而现在有了成套的技术和设备,意味着兵工厂的生产能进入快车道了。

独立支队的根据地内,要铁有铁,要煤有煤,要人力有人力,完全具备批量生产武器弹药的条件。

加上明年开春后,陈铭计划解放的包头,大同两地,也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

铁,钼,铜,金,锰等矿藏非常丰富,军工潜力巨大。

一旦陈铭拿下了大同和包头,对于资源问题就不用担心了。

再加上老大哥的援助,生产效率能极大的提升。

独立支队的根据地距离远东军毕竟还是有些远。

一年中还有相当一段时间难以运输。

趁着这次独立支队打通了路线,慈父决定让独立支队有自己造血的能力,而不是一次又一次消耗人力物力运输援助。

在慈父心里,不过是一些小口径火炮炮弹技术和子弹技术,对于苏联来说不算什么。

给了独立支队也没太大的影响。

他哪知道,陈铭有外挂,自己就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只不过一直在藏。

藏一手可是我军的传统,有时候藏的还不止一手,可能是好几手。

四分区兵工厂就是最好的证明,要是兵工厂的情况传出去,绝对能惊掉一堆人的下巴。

任谁都无法想象,一直一无所有的部队,竟然能在条件艰苦的大山子,构建起一套军工生产的工厂。

就算这座厂产量有限,品类不全,依旧无法否认它是一个奇迹。

要是慈父知道了独立支队有这种能力,绝不会轻易答应武器生产技术的援助。

当这批设备和技术运输到集宁后,陈铭当即前往了集宁,亲自接收这批重要的设备和技术。

当然,还有二十辆坦克,这可是半个装甲大队的坦克装备,陈铭当然也非常重视。

除了表现自己的重视之外,陈铭还准备和苏军代表谈判交易。

以许得胜的级别,他是不太够格的。

这也是因为独立支队很多的干部去后方学习了,不然能来谈判的很多。

比如独立支队即将到任的参谋长。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