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货柜码头的布局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会议上,十几个核心高层齐聚一堂,但陈氏家族就占四个。
陈文铭在叔叔陈光聪的支持下,开始汇报起航运工作:
“截止去年底,我们订造的货船已经全部下水,并签下长期合约。目前,我们为55艘vcll的50艘签署了五年期合约,另外五艘则属于短期运输合同.非vcll油船,都是中短期合约接下来,我们除了增加货柜船外,并未造油船和三幢货船的想法.”
“我们的多家贷款银行,都给予我们很快的评价,债务正在逐步偿还。”
“对了,我和日本山口汽轮接触过,他们有意出售2号货柜码头。”
香港货柜码头是在陈光良的推动下,六十年代初期便已经立项,1962年正式运营。
所以对于货柜码头的发展,环球航运自然占尽先机,1号货柜码头占股20%,4号货柜码头为1968年投标中得。
陈光良当即说道:“和山口汽轮谈,争取将2号货柜码头买下来。”
“好”
接下来,轮到环球贸易的总经理方润章汇报:
“目前,环球贸易设有米业部、粮油杂货部、食品部、化妆品部、味精调料部、建材部、机械工程部和八家汽车公司、四处维修服务中心,还设有电器部,代理意大利、德国、美国及日本的家庭电器和音响器材;出口部为全球买家介绍和代理香港制品,包括时装、运动鞋类、电子电器及新奇产品。环球贸易目前的职员为3800多人”
好家伙,这家企业陈光良一直很少参与工作,只是一开始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如今没想到,其规模可以排的进香港企业的前20了,稳稳可以进入香港蓝筹股了。
难怪外面的人都说,陈氏家族就等于香港。搁后世,比三星在韩国的地位还高。
方润章继续汇报道:“接下来,我们打算在加拿大温哥华、新加坡、澳大利亚悉尼开设三家分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洛杉矶设立办事处,形成全球商业购销网络,充分发展进口、出口、转口的国际贸易业务。”
分行是海外级别最高的,其次是办事处,最后是代理处。
陈光良当即说道:“我很支持这样的发展,环球贸易是大家的,发展越好,大家越受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陈氏家族目前占环球贸易70%的股权,另外30%股权则在管理层和职员们手中。环球贸易每年都会有不错的分红,至少有上千人受益。
而且,环球贸易的股权是不允许私下买卖,如果有人想变卖,环球贸易公司出钱,买回这些股票,然后再卖给本行的员工。
稍后,被委任香港航空的执行董事的陈文博,也代表香港航空,汇报了情况:“香港航空目前已经开通日本的东京、大阪、冲绳,韩国的汉城、台岛的台北、菲律宾的马尼拉,一共是六个航线。在同航线中,香港航空都比较处于优势,主要是我们这些年建立的服务和管理。当然,这些航线如果考虑到再投资,实际上至今我们还没有盈利过。不过根据我们的分析,七十年代后期可能盈利增长期。”
所谓没有盈利过,并不是亏损,而是指当年投资的钱,一直没有分红回来过。但香港航空的资产规模,确实一年比一年增长,即赚到的钱,都拿去购买飞机了。
“嗯,航空业不急着盈利,重要的是资产。”
当环球航运的陈文铭向陈光良汇报“日本山口汽轮有意出售 2号货柜码头”时,一场围绕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商业较量,已在暗中悄然展开——和记黄埔的掌舵人祁德尊,同样将目光锁定了这块“航运枢纽宝地”。
彼时的和记黄埔,早已不是当年的二流英资洋行。在祁德尊的主导下,公司通过一连串精准收购:拿下屈臣氏、德惠宝、泰和三家贸易零售行,掌控香港民生消费渠道和贸易进出口;收购黄埔船坞与均益仓,手握红磡大片土地,并在红磡建了一座货柜码头,一跃成为香港“大地主”级别的一流英资洋行。
祁德尊野心勃勃,深知货柜码头是香港未来航运业的核心——谁掌控更多码头,谁就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动。得知山口汽轮有意出售 2号货柜码头后,他立刻放下手头事务,亲自带队飞往日本谈判,势要将这块“肥肉”收入囊中。
然而,祁德尊刚与山口汽轮初步接触,便得知“环球航运已先一步启动谈判”的消息。
作为香港航运界的“巨头”,环球航运凭借 55艘 vlcc油轮的规模与全球航运网络,早已在货柜码头布局——1号货柜码头占股 20%,1968年更是成功拿下 4号货柜码头,若再收购 2号,将形成葵涌货柜码头的“半垄断”格局。
祁德尊不愿错失良机,当即决定“加价抢标”,试图以雄厚资本压垮对手:“告诉山口汽轮,和记黄埔愿意在他们报价基础上上浮 10%,只要能促成交易,后续还可展开长期合作。”
在他看来,英资洋行的资本实力与行业地位,足以让山口汽轮动心。
消息传到环球航运,负责谈判的陈文铭丝毫没有慌乱。
陈文铭深耕日本商界多年,因航运业务与日本轮船、山口汽轮、三菱重工等企业建立了深厚联系。
“祁德尊想靠加价取胜,未免太小看我们与日本商界的交情。”
陈文铭再次上门,和山口汽轮展开谈判,他的出价和祁德尊一样,但是却和山口汽轮打起感情牌,同时承诺未来加深进一步的合作,例如停靠环球的货柜码头,享有优惠等福利。
这一举措精准戳中山口汽轮的“爽点”,相比祁德尊“一次性加价”的短期诱惑,环球航运的“长期合作承诺”更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陈氏家族在日本多年积累的信誉与资源,让山口汽轮更倾向于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就在祁德尊准备再度提高报价、彻底锁定交易时,却收到了“山口汽轮已与环球航运签约”的消息。
他拿着传真件,脸色铁青——自己明明手握资本优势,却输在了“人脉与资源”上。
这场看似“价高者得”的争夺,最终以环球航运“同等价格+长期合作”的组合拳取胜,祁德尊空有野心,却未能撼动陈氏家族在日本商界的根基,只能眼睁睁看着 2号货柜码头落入对手手中,大受挫折。
签约仪式上,陈文铭与山口汽轮代表握手时,感慨道:“这不仅是一个码头的交易,更是两家企业信任的开始。”
而远在香港的陈光良,得知结果后只是淡淡一笑——对他而言,拿下 2号货柜码头,不仅是环球航运“码头+船队”闭环的关键一步,更是向英资洋行释放的信号:在香港航运与地产领域,陈氏家族早已具备打压老牌英资抗衡的实力。(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