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91章 信王就藩?!
刘国华看到两人的神情,目光闪了闪,笑著摆了摆手:“牧斋先生、拖斋先生,待到你们復职回京,进报国讲习所进修一段时间,自然就懂得这些经济道理。
现在刘某不多说了。”
钱谦益和周延儒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喜色。
钱谦益是看朝堂党爭汹涌,魏忠贤权势熏天,东林党一败涂地,於是託病辞官,回原籍养病。
现在朝局已定,他的病也好了,正在四处活动,谋得復出的旨意,以及谋一个好职位。
最新接到京师好友的书信,有称皇上有意继续编修《神宗实录》,可他新近起用器重的一乾重臣都是能臣干吏,都缺了点藻章华丽之才。
於是在几位大佬的推荐下,皇上意欲起用钱谦益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主持继续编修《
神宗实录》。
对於这个职位,钱谦益非常满意。
清贵之职,能够青史留名。
又不会捲入朝爭,先远远地躲在一边,熟悉一下目前朝堂上的环境。
据说天启五年六月后,朝堂风气为之一变,与此前大为不同,需要好好熟悉一下。
其次这个职位有机会接近皇上。
皇上,你爷爷的实录编修情况,臣要向你稟告一下...这不顺理成章地就进了西苑吗?
朝野都知道,现在大明的权柄中心不在紫禁城,如嘉靖朝一样,在西苑。
听说皇上去年八月下詔,把西苑东南空置的灵台、宝钞司、御用监和银作局悉数改建,近期陆续完工,然后明年开春把內阁从文渊阁附近移过来,与制置司、制军院、锦衣卫在一起办公。
谁要是进西苑,进紫光阁进得勤,意味著你圣眷正隆!
而进报国讲习所进修,也意味著你飞黄腾达的开始。
皇上,我也能学习,我也想进报国讲习所进修,我是庶吉士出身,有什么学不过的!
周延儒目光飘动,在钱谦益身上闪过。
天启四年初,他父母亲相继离世,按制回原籍守孝。
到天启七年四月,他守制期满,就能回京復职。
不过周延儒想得更多。
原籍守制期间,他一直在钻研天启帝的新政,施政方略和用人手段..:
周延儒发现,自天启五年六月后,皇上喜欢起用敦本务实、勇於任事、理剧専繁的能臣干吏,清贵词臣被他搁置,而善於打嘴炮的言臣成了他重点打击的对象。
到了天启六年,皇上开始起用部分清贵词臣,雕文织采、铺锦列绣。
煌煌大明,还是需要些粉饰太平的词臣。
但是这样的大臣皇上用得不多,不像前面的能臣干吏,越多越好。
词臣名额有限,而自己与钱谦益重叠得很厉害!
虽然他起復的比自己早,但周延儒不慌。
自己好歹是会元兼状元,文采、名望,绝不输於钱谦益。
钱受之,现在你我还亲如兄弟,等到你回了朝堂,你我非友是敌!
不是周某狠心,而是朝堂上留给你我这样词臣的位置,不多了。
刘国华继续说。
“减租减息,是皇上提出来的,绝不能说说就罢了。
落实执行,如何监督,这是大问题。
最初有大臣提议设专职御史,巡察监督,被皇帝否了..:”
周延儒心里冷冷一笑,制置司里也有庸才啊!
皇上从天启五年六月开始,一直在暗暗削弱都察院的职权..:
制置司的职权,不是凭空而来,它的大部分职责,是皇上把以前六科给事中、十二道监察御史以及地方巡按、巡军、清军、巡粮、分巡等御史的职责,换了个名字,转交给了制置司。
皇上太聪明了,他一眼就看出国朝官制的玄机。
从国朝立国开始,歷代先帝御极期间都会涌现出许多新问题,加上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朝廷需要在六部和地方设置新官署,派遣官员,赋予新的职权去处理解决。
可为了不违背祖制,也不想背上叠床架屋的政骂名,歷代先帝和诸位阁老们,把需要解决新老问题的职责掛在都察院头上上,凡事就派御史出去..
既能解决问题,又能让科试中录取的诸多“国士”们有事做,得到歷练..
皇上推行新政,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大筐-都察院,设置制置司,抢夺它的职责。
理戎、治民、巡边、清军、督粮、司法、审案...都察院能干的事,被皇上抢过来交给制置司去做。
你要是搞清楚了这个思路,就不会在皇上提出如何监督减租减息时,提出派遣御史专司此事。
周延儒想听听,监督之事,皇上是如何安排的。
刘国华继续说。
“皇上养,减租减息,是为善,是行德,是关乎万民的公事。
故而责令我们,在南直隶先行成立善德公议局,先每府设一局,置议事十二人,代表佃户平民者八人,代表地主富贾者两人,其他商、医、工、船,中立旁者两人,推选细则我就不细说..
善德公议局专司评定减租减息一事。
租地佃户,借贷之人,发现主家贷方要求缴纳的佃租和利息,高於朝廷规定者,可向善德公议局控诉。
公议局接诉后,遣人调查,然后召集主佃和借贷双方当堂对质,议事根据双方呈上证据,对质证词,合议裁定。
裁定主家和贷方超租过息,返还租息,並加以罚款,州县官府当协助遵行。罪行重大者,交法司追究其罪行...”
善德公议局?
议事合议,裁定是不是佃租过多,利息过高..
议事员,佃户平民代表二十人。
那么这次佃户奴僕暴动中,替皇上除掉大批眼中钉、肉中刺的骨干者,就有了安置之处。
钱谦益心中嘆服,皇上真是好算计。
周延儒却灵光一闪,想起在家守制时,跟几位江南到处乱窜的西夷传教士閒聊时,他们有提及西夷某国行三级会议,还有审案陪审制..:
似乎跟善德公议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