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孙氏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而祁鈺仅在位八年,就在景泰八年离世,离世时仅三十岁!
如果仅是一人离世那还可以用偶然来解释,但是一家人都在如此年岁离世,意味著绝对有猫腻。
能够做下这件事的,毫无疑问只有一人。
那便是身为后宫之主的孙氏。
既然他现在来到了这里,那是势必要將孙氏的问题处置妥当。
免得將来登上帝位的祁鈺再度走上老路。
“祁鈺,走,咱们去参加这御前会议。”
“是,高祖。”
同一时间,紫禁城,奉天殿。
一身青色翟衣的孙太后立於大殿高台之上,望著下方气喘吁吁的羽林卫道。
“王呢?”
“回太后,据王府中的管家所言,王殿下昨日並未回府。”
並未回府?
羽林卫的一番话,令得在场的诸位大臣,都开始了窃窃私语。
廊王朱祁鈺的消失,可以说是出乎了在场所有人的预料。
原本,今日的辩论,便较之昨日更甚。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无论是坚守京师,亦或者是南迁,就在今日,差不多就要拿出个章程来。
此事拖得越久,对大明而言越不利。
既然要拿出章程,势必要有个主事人。
虽然太后能够算作是暂时的主事人,但是这个主事人並不能长久。
原因便是太祖皇帝在《皇明祖训》中曾规定,后宫不得干政。
因而,身为宣宗次子的王便是这个主事人的最佳人选。
但是,如今王竟然消失不见,那主事之人应该换做谁?
不过,在场有一人的想法与其他的诸位大臣都不相同。
听闻朱祁鈺並未来此,翰林侍讲徐珵嘴角的笑意怎么样都压不住了。
在昨日的议事中,王可是明確地提到过,要留下来抵抗的。
而今日,王並未来此,意味著他的南迁之策大概率將会通过。
紫禁城內。
朱祁鈺领著朱元璋等人已经穿过了奉天门,向著不远处的奉天殿靠近。
一行人刚刚走上数十级的台阶,便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拦住了朱祁鈺一行人的道路。
其名为陈润,乃是羽林前卫的指挥使。
能够在奉天殿外值守的陈润可不是一般人,他乃是勛贵之后,而且,还不是普通的勛贵。
他的祖父陈亨,跟隨著朱元璋在濠州起事,大明建立后,跟隨著大將军徐达数次北征,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的父亲陈懋(mào),早年间跟隨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功成后,被封寧阳伯。
之后与朱棣五次北伐,可谓是极受器重。
在洪熙,宣德,正统一朝也多加恩宠。
他也是唯一一位,以靖难之役功臣受封,而活至天顺年间仍保持爵位的將领。
而拦住朱祁鈺等人的陈润,便是陈懋的四子。
“王殿下,太后正在举御前会议,不知这些人是?”
陈润一边说著,一边细细观察起朱祁鈺身后跟著的一大群人。
首先映入眼帘的乃是一名老者,虽然看上去约莫五六十岁,但是那如鹰一般的目光使得陈润心中一惊。
直觉告诉陈润,这老者非同一般。
老者的身后,站著一位二三十岁的中年人,其看上去倒是儒雅隨和,平易近人,倒是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然后,陈润的目光就落在了第三人的身上。
只看了片刻的功夫,陈润就咽了口唾沫。
眼前之人与太宗皇帝实在是有些太像了。
简直就是一乗模子高刻出来的。
而在中年“太宗皇帝”的身后,还跟著一乗极为年轻的“太宗皇帝”
虽然如今已经入秋,但是陈润头上的汗珠不由地涔涔留下。
之后他看到“太宗皇帝”身后之人时,他那悬著的心终於死了。
因为他看到了等宗皇帝陛下,汉王,赵王!
“扑通”一声,陈润直接跪倒在地。
“臣陈润见过太宗皇帝陛下,仁宗皇帝陛下。”
“祁鈺,这位是?”
朱元璋皱著眉头说道。
“高祖,曾祖,这位是北平都指挥使陈亨之孙,寧阳伯陈懋第四子陈润。”
朱元璋与judy的脸上均露出了瞭然之色。
此刻的陈润猛地抬起头,看向站在首位的朱元璋。
刚刚,郕王殿下喊他高祖。
那岂不是——
“臣陈润见过太祖皇帝陛下。”
陈润再度诚惶诚恐地跪拜道。
对於刚刚陈润並未认出自己一事,朱元璋倒是没有太过计较。
“起来吧。”
见陈润站起,朱元璋示意朱祁鈺继续前行。
“祁鈺,吧,也是时候见见你们正统朝的诸位臣了。”
“是,高祖。”
朱祁鈺领著朱元璋来到奉天殿门口。
刚刚门口发生的动静,已经吸引了一些在后方官员的注意,只是因为相距较远,並未能够听清楚发生了什么。
而看到朱祁鈺出现在门口,后方的一眾大臣均是面露喜色。
“王殿下来了!”
惊喜声经过一层层的传递,几乎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到站在门口的朱祁鈺身上。
不过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朱祁鈺並未直接进殿,而是伶开身位,伶他身后的一名老者率先进殿。
站在队伍前列的吏部尚书王直,目光紧紧地盯著进殿的一群人。
倏然间,他那已经有些浑浊地眼眸瞬间一凝,直直地落在了judy与朱高炽的身上。
虽然这一切实在是有些难付相信。
但是不会错的,那两人,是太宗皇帝陛下与等宗皇帝陛下!
而走在他们面前的那名老者在脑海中搜寻了片刻的时间,王直不自觉地就將老者的面庞,与太庙中的画像联繫在一起。
在经过短暂的愣神后,王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臣参见太祖皇帝陛下,太宗皇帝陛下,等宗皇帝陛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