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果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此人是谁?何方势力?”
“难道是那些读书人听说了今天早朝的事儿, 立刻就闻风而动了?但按理来说应该不至於那么快才是?”
“无论这背后之人是谁,这都很不好,方才我也是急中生智才爭取到了一个斡旋的机会,这会儿若任由此人在此煽动攛掇……怕就怕让这些本就已经对陛下產生了戒备和不满的人,直接动手!”
“如此,我连拖延的机会都没了!”
“……”
几乎在一瞬间,便有无数念头在张温的脑子里过了一遍,而越想,他的心便越沉——要是直接让这群人行动起来,那可就再也不会有任何扭转的可能了。
“在蓝玉他们不配合的情况下,应天府內外,陛下能够立刻调动多少人? 面对这群在军中打滚的老油子,毫无胜算!”
张温咬了咬牙。
好在这时候,倒是常升先跳了出来,同时一声金石交鸣之音响起,常升一副衝动暴怒的样子,提著手里的剑就朝面前跪著的王辰和罗宏之二人砍了下去,嘴里则嚷嚷著:“是非曲直老子自己不会判断?用得著你一个外人在这里指指点点,还动不动就诅咒咱们!真他娘的该死!”
看到他动作的一瞬,张温就明白,常升也是看出来了这一点,准备来一手先发制人、杀人灭口——人死了,也就没办法攛掇煽动什么了,至少还能按照原计划斡旋一番。
“一力破万法,这次开国公倒是反应得快。”张温赞道。
只可惜……常升的剑势却被鹤庆侯张翼给拦住了:“常二小子!不著急!你咋还和从前一个德行,就是沉不住气了!先听听他们还能说出些什么来,反正要他们小命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儿。”
旁边不少人也纷纷附和著道:“没毛病,几句话的功夫,咱还是耽搁得起的!不妨且听他说说!”
不得不说,这两个暗桩的確抓住了他们的心思。
张温不由扯了扯嘴角,一颗心沉得更深:“可惜了。但若是再坚持要对这两个人下手,就太惹人怀疑了。”
而相反。
王辰和罗宏之二人则是心中一喜。
当下立刻振振有词起来:“多谢诸位公爷、侯爷、將军,便且听小人一一言明。”
“今日早朝之事已然传得沸沸扬扬,此事到底意味著什么,日后可能会牵扯到什么……相信诸位心里都已经隱隱有了想法,小人便也不在此事上多赘述,浪费时间。”
王辰先点了点今天早上这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不过他看诸多公侯武勛一副义愤的模样也知道淮西勛贵对这件事情已经意见很大了,便把此事略了过去。
隨后话锋一转道:“今日小人来此,要说的是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关係到诸位公爷、侯爷、將军日后立足之根本!”
此话一出。
眾人顿时有些不明所以。
“日后立足之根本?”蓝玉蹙眉问道。
罗宏之点了点头,应声道:“此事说起来还得从一个多月之前的祥瑞说起……”
接下来,他自然是把道衍和尚传给他们的那一番分析言简意賅地在眾人面前讲了个明白——军心、民心,影响力和號召力的此消彼长,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
因为他们一眼便看出来这群人本就对朱允熥今天早上搞出来的这波操作很是不满,现在再把这个眼药一上,这群骄兵悍將还不得迷糊???
“如此下来……待诸位公爷、侯爷、將军们察觉到此事的时候,军中之人更服的……或许便不是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的诸位,而是当今大明皇朝的这位新主子了!”
“若是这么不知不觉地等著事態发展至此……”
“以当今陛下对这些不法之事的刚烈程度,诸位以为陛下会放过你们吗?而你们那时候又当真还有这样的底气吗?”
“依小人看来……”
“不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尔啊!”
两人来的路上本来就已经合计好了如何攛掇煽动,这会儿说起来当然是有理有据、行云流水。
而当王辰和罗宏之的话音落下。
此间也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眾人脸上似乎都有些后知后觉的恐慌和忐忑,脸上也都泛起不安之色。
而张温从头到尾听完。
则已经是面如死灰,心里几乎已经生出了绝望:“完犊子了完犊子了……这下是真的天王老子来了也救不回来了……”
“这个王辰和罗宏之这番话一说,淮西的公侯武勛们怕是便只会选择唯一的行动——直接出手,从现在开始,把当今这位年轻的陛下牢牢地、完全地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而我……別说早就没有拖延的机会、没有去说服陛下的机会,就算我真的破天荒地把陛下劝了回去,让他撤回今天这一波闹剧……也已经无济於事了!”
“陛下呀陛下……你说你之前都稳得好好的,好多次也算是沉著冷静,能屈能伸的,怎么这一次在这群骄兵悍將的事情上犯了糊涂了?这这这……根本已经收不了场了呀!”
看到兀自还在沉默著的眾人,张温人都要麻了,之前他好歹都能想办法补救一二,现在却觉得自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而正如张温担心的那样。
片刻短暂的沉默过后。
已然有人开始缓过神来,语气幽幽地道:“此话有理!是咱太低估当今陛下了……他远比他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野心大得多。”
“咱觉得……也不必让张温在进宫去確认什么了,该直接动手了!!当今乾清宫的这位现在是什么名声?——体恤百姓的仁君!要是他真有了完全脱离咱的能力,还能安分么?”
“……”
他们之前为什么还是想著先和朱允熥交涉、彻底確定朱允熥的態度,再视情况决定怎么行动?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手里始终握著这份力量、底气和话语权。
这是一种“就算朝廷六部堂首都已经被朱允熥收服,他们也丝毫不惧这些遭瘟的读书人”的自信。
可现在这种自信已经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