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两个方案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姬教授背对着门,看着自己刚刚写满的黑板,端着水杯。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呼吸重新急促起来。
——
另一边。
翁娉婷正在自己课题组的小会议室里面,看着手机上接连弹出的、来自其他课题组导师发过来的消息。
陷入沉思。
半晌,白庆华在一旁无奈道:“娉婷,能不能先把手机还给我……实在不行,我把老孙他们的消息转发给你好不好?”
翁娉婷撇了撇嘴,依言把消息转发,然后把手机丢回给它自己的主人。
回看到自己的手机,翁娉婷重新打量这些信息:孙教授的、王教授的、李教授的,甚至连吴教授的也有。
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他们就好像约好了一样,不约而同地给白庆华发来了消息。
但——消息虽然是给白庆华的,可这些信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像是让翁娉婷拿主意。
翁娉婷看着,起初是微微蹙眉,随即嘴角忍不住向上弯起,最后干脆轻笑出声。她都能想象出那群平日里在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老家伙们,此刻面对一群坚信“龙王显灵“的村民时那副手足无措、脸上挂不住的窘迫模样。
“这帮老家伙。”她摇了摇头,“自己搞不定了,就想把烫手山芋丢过来,还拐弯抹角的。”
“就这还算了,眼下这不仅仅是要甩锅,还想要我们给他们探路的。”
白庆华觉得大徒弟好像有点生气,忍不住安抚一句:“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灾情最重要嘛。而且搞学术也是要合作的……”
在翁娉婷的眉毛竖起来之前,白庆华觉得自己履行完了老师的职责了,及时收声。
师门另外三人、以及白庆华从自己公司里面带出来的资深咨询师对此都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而除了这些人之外,在场还有另外一个人——李玲玲。
小护士作为唯一的一个外人,面对这种场面不由地有些拘谨。
不过课题组的所有人都是专业的,丝毫没有用眼神或者其他的什么给李玲玲增加压力,而是都看着翁娉婷。
他们也在开会。
而会议的主题,也是【群体癔症】。
“大家都把手头的资料看完了吧?”
翁娉婷环视一圈,会议才刚刚开始:“你们手头的资料,是祝仁这两天整理出来的。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来,这个‘龙王爷’的【群体癔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辐射开来了……”
南祝仁这几天说是做档案来访,但有不少的来访者和之前的王丽莉一样,也被“龙王爷”、或者说被信“龙王爷”的灾民所困扰。
这让南祝仁明明没有正式介入这个【群体癔症】,却也因此从各个角度收集了不少资料。
除了南祝仁之外,白庆华从课题组带来的另外两个资深咨询师这几天也深入了安置点,去走访,去观察。
而在和几个老人简单聊了几次之后,他们又少了走访,多了观察。
同时,他们不只是观察安置点的那些老人,也顺便观察那些收数据的课题组。
然后回来给翁娉婷做汇报。
也是在南祝仁和这两位资深咨询师的努力下,翁娉婷才得以整理出资料。
“现在情况有点变化。”翁娉婷嘴角带笑,直接把这几个教授的聊天记录转发到了课题组的工作群里面,“几位之前入场的课题组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大家都注意一下,引以为戒。”
众人点进群聊,不由都轻声笑起来。
而翁娉婷也在这个时间思考,针对这些教授反馈过来的消息,对自己的部署做好了调整。
在手中的本子上涂涂画画一阵之后,她满意地点头,重新拉回众人的注意力:
“在部署工作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翁娉婷加重了语气,“这个‘龙王爷’的癔症不是单纯的生理疾病,也不是愚昧。它是巨大的创伤和压力,是面临灾害的时候,当地人找到的一个具象化的、符合当地文化认知的情绪出口。”
翁娉婷说得格外细致,这是关照心理学基础比较薄弱的李玲玲。
而她此刻讲的东西,也让李玲玲觉得似乎意有所指。
翁娉婷继续道:“那些‘龙鳞’、‘龙绦子’的感觉,是他们真实的无助和恐惧在身体上的表达。如果我们简单地将其斥为‘迷信’或‘谎言’,只会加深对立,让问题更糟。”
“我们的策略,是理解、接纳,然后引导。”
翁娉婷先定下基调。
“下面分组。”随后她开始有条不紊地部署,语速快而清晰。
“第一组,主要任务是信息与数据分析。倩浅,你负责。”翁娉婷看向石倩浅,“梳理所有已知病例的详细资料,建立数据库。重点分析症状出现的时间线、描述的关键词、人员之间的关联。我要知道哪些症状最先出现,如何扩散,哪些人是关键节点。”
石倩浅立刻点头:“我会做交叉比对和关联图。”
她对于自己的任务心里早有预料。
“我有时间的时候会帮你一起整理,还有老师。”翁娉婷道。
随后她看向重晖:“第二组,主要任务是环境与社会网络观察。大晖,你带队,两位老师配合。”
相比较而言,这种实地的任务比数据分析要更耗精力,所以需要的人更多。
“你们深入安置点,尤其是症状高发的几个点。不直接谈病症,而是观察日常生活、交流模式、情绪氛围。留意那些在村民中有威望的乡老、带头人物。两位老师可以用你们的咨询技巧进行非介入式观察和旁听,大晖负责协调和安全。目标是绘制出这个社区真实的关系图和情绪状态。”
“好的,师姐。”重晖沉稳应道。两位咨询师也点头表示领会。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南祝仁和李玲玲身上:“第三组,主要任务是核心接触与评估——祝仁,玲玲,你们负责。”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