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依靠人民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相比于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电视节目上面表达的内容,对普通人而言更容易理解一点。
比如说彭家村为什么能够修建那些厂房,又为什么能修路,以及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培养。
从彭家村50年代的资料开始整理。一直整理到62年。
李锐准备出一整个的专题系列片。而这不仅仅是针对彭家村一个村子的。还有其他很多村子。
要知道,李锐手上除了这些宣传部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没有被很多人看重,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却非常有用的队伍。
那就是韩立所领导的民俗队。这是为了收集民间民俗,同时对农村进行反封建反迷信教育的队伍可是掌握了许多第1手的资料。
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够提供一堆和彭家村条件截然相反的农村资料。
李锐派遣的队伍也直接去这些农村进行取景拍摄。
于是乎,在那些反对派口诛笔伐的时候。李锐让人拍摄的专题纪录片也顺势上映。
那些纪录片中的农村完全没有彭家村的条件。但是有的村子也致富了。但是走的却不是彭家村的道路。
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并不是说照搬谁就能够成功的。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要学习的只能是他们的精神。不能够照本宣科的学。
李锐还记得原时空之中。为了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有西北的农村大力推广干打垒三合土建筑法。取得的成绩一片斐然。
然后就被强行推倒全国。但是实际上这种干打垒三合土建造的房子适合西北,但是不一定适合潮湿多雨的南方。
但是有的人就是强行推广。根本不管现实中的客观因素。
而且要对付这一些用行政命令扣大帽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先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他们给淹没。
还真别说李锐拍摄的那些专辑片一上映之后。还真的是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现在的城市工人和学生倒也说不上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毕竟很多时候学校里也会组织学生在农忙时节下乡帮忙收粮食。
很多人的老家也是在农村里面的。
但是中国南北之间的地域相差之大,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就说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新疆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发霉。烤好的馕饼就放在房间的桌子上,只要没有虫子吃它三个月都不坏。
而身处南方的人则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干燥到鼻腔黏膜受损而控制不住的流鼻血。
如果不把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全都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就真的会有人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而现在李锐经过10年多的时间对全国进行的教育和文化宣传也逐渐取得了成果。
就在那些围猎曙光系的人,发难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也疯狂地涌向了北京。
涌向了电台电视台报社。这次人民的意见如潮水般涌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