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42章 夜深露重,玉奴登门

玉奴那刻意流露的美妇风情,勾魂夺魄的眼神,甚至近乎勾引的衣著打扮,如果没有柳庆文的吩咐,焉能如此明目张胆?

换句话说,柳庆文只是老了,又不是死了。

不可能放任自己的外室在自己面前这般放肆勾引。

所以说,此事百分百是他特意叮嘱的。

报答救命之恩?

肯定不是。

就算要报答,正常来说也不会这般做。

但目前他实实在在的这样做了,大概率是想藉机攀附,为日后谋利。

说起来,这在修仙界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修仙界,底层修士想要结交高阶修土,最常用的手段无非就是送出精心调教的鼎炉,或是有天材地宝献上。

而柳庆此举,倒是將这两样都占全了。

先是奉上家传的灵目神通,又安排玉奴这般尤物勾搭。

一为利诱,一为美诱,双管齐下,当真是煞费苦心。

不过话说回来,此人確实深諳处世之道。

进退有度,將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甚至连侍女与精舍都安排得如此妥帖!

可说处处周到。

正因如此,李易虽看透他的心思,却也生不出多少厌恶之感。

“若有这等机灵之人做手下,倒真能省心不少,日后也能更专注於修炼。

“以后碰到合適的机会,看来也该多多收拢些得力之人替自己办事。”

摇摇头,他隨手取出阵旗布下北斗星罡小阵。

“封!”

隨著一声轻喝,无形的禁制如流水般蔓延开来,瞬间將整座精舍笼罩其中。

星光在屋檐下流转,形成一道肉眼难辨的屏障,將內外完全隔绝。

確认阵法无误后,他又从腰间储物袋中取出九块雷灵石。

这些灵石通体呈现深紫色,表面不时闪过细小的电芒,在精舍中格外醒目。

在修仙界,即便是同阶灵石,蕴含的灵气也有细微差別。

这些都是苏清璇精心帮他挑选出来的,蕴含的灵气相比普通低阶灵石要高出三成。

並多次叮嘱使用规则。

当斗法急需要恢復法力时,用中阶灵石。

这等在外边游歷法力亏损时,则用这些灵气充沛的低阶灵石。

而在洞府修炼没有任何危险时则用灵气最差的。

这也是女修的细心之处,换作他自己,可想不到这些。

李易神色专注,按照九宫方位將这些灵石一一摆放在云床周围。

当最后一块灵石在“中宫”归位时,一个简易的聚灵法阵便布置成功。

虽然颇为简陋,但配合《真雷诀》,足够他快速恢復法力。

盘膝而坐,李易缓缓闭上双眼,双手结印置於膝上。

隨著他的呼吸渐渐变得绵长均匀,精舍內的灵气也开始快速流动起来。

无数细如髮丝的雷灵之气如涓涓细流般朝周身百窍匯聚,在真雷诀的引导下,沿著特定的经脉流转。

这些灵气每经过一处窍穴,就被炼化一分,最终化为精纯的法力匯入丹田气海。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月光亦在窗欞上缓缓移动。

两个时辰后,李易缓缓睁开双眼。

眸中似有电光闪过,在昏暗的精舍中格外明亮。

內视丹田,只见丹田法力如潮水般充盈,而周围的雷灵石已经耗尽灵力,化作一地晶莹的残渣,在月光下泛著暗淡的微光。

他隨手拾起一块灵石残渣,指尖轻轻拂拭已经失去光泽的表面,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复杂难言的晞嘘之色。

“財、侣、法、地、机缘、造化——这修仙六要,当真是缺一不可。”

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带著几分感慨,“每多拥有一样,前路便能多平坦几分,道途亦可多顺畅些许。”

回想这一路,若非是种种机缘巧合,得红顏相助,占洞天灵府,承天地造化,练古修功法。

只怕时至今日,仍在为了区区几块下品灵石,而在红尘俗世中奔波劳碌,苦苦挣扎。

哪里能用得起如此多的灵石,被人尊称一句前辈。

起身下床,衣袂无风自动。

他踱步至窗前,將雕木窗轻轻推开。

夜已深沉,万籟俱寂,唯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皎洁的月光洒在庭院中,为假山流水镀上一层银辉。

望著这般月色,崔蝶的倩影不期然浮现在脑海中。

亲眼看著她服下驻顏丹后,自己方才离开。並给她了十余张五行风遁符以及斩仙符护身,再加上数瓶上品补气丹,哪怕去兽潮前线也足以自保。

於此同时,苏清璇那美妮子的娇顏又钻入脑海。

相隔数百万里之遥,也不知她如今可还安好?

这般遥远的距离,纵有牵掛亦难照应。一种有心无力的忧虑瞬间浮上李易心头。

不过他觉得自己离开时已经被做了万全准备。

黑袍童子,蒙面女修,天沧商盟、燕皇,每一个都是失落位面的顶阶势力。

天材地宝更是留了无数,尤其是那张上古雷属性的斩仙符都留给了她,足可自保。

况且这妮子的娇憨与柔情只是留给自己。

对別人,那是实打实的心狠手辣,诡计多端。

说起来,她不阴人就是好的!

夜风透过窗欞吹入精舍,带著一丝凉意。

不知为何,李易心中又浮现出一道清冷如月的身影。

“南宫仙子,也不知道她在做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是一滩魔修,教她们斩妖除魔

佚名

速通武侠世界:我专治意难平!

佚名

一柄陌刀压大唐

佚名

斗罗之圣主开局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