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大久保之死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30章 大久保之死
关赫晓试完了机关大炮,也没拆,就把它明晃晃摆放在原地,在这显眼的山坡涯岸上。
炮架的周遭划出一圈五米的隔离线,
隨后专门安排了工厂的管事们,让他们下班后,分批带工人们来参观。
又让秘书助理邀请报社媒体,公布刚才的战果,引导后续舆论的走向。
他要提高横滨民眾的自信心、凝聚力的同时,进一步敲山震虎。
打法国人,恐嚇英国人,再威镊新政府,新军部。
要让这门大炮物尽其用。
安排完后续事宜,
关赫晓才终於前往国宾馆,重新会见坂田盛信三人。
对於坂田盛信,这位上了年纪,学习和理解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不再,但具有充足的作坊经营经验的坊主。
他给出的安排是,让坂田替自己前往与横滨比邻的另一个港城,南面的横须贺市。
在那里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建设新的军工造船厂。
对於三菱集团,关赫晓哪怕给予了重重限制和绑定,也不能完全依赖。
秉持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谨慎观念,他要把三菱集团的一些分司业务拆出去,重组创建其他的工业集团。
造船业,电气机械,运输机械,军工製造,重型机械,轻型机械,零部件机械加工,粗加工,
精加工,等等,
每个细分的领域,都要成立多家独立的公司,相互竞爭,运营发展。
一个行业还在发展初期,便需要这样的竞爭来促进。
直到卷出那家最优秀的公司企业,做到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叠代的企业,再由他们来带动行业整体发展。
最后由政府来进行监督规范,使其形成良性的垄断。
在上述的部分行业中,
关赫晓是能一个人推著行业向前发展。
但要达到前世的现代工业水平,全都由他一个人来努力,还是有点吃力的。
尤其像是化工,电气这类,他比较陌生的领域。
靠著脑中的印象,做出些没那么复杂的电器倒还行,要想深入发展,达到前世先进的水准,还差得有点远。
比如工业製药,火药化肥,橡胶塑料,晶片电脑。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必须得是群策群力,集合这个时代有才能的人,让他们一起来做这件事,效率才高。
关赫晓只需要给出方向,给出一个先进且无误的研究趋势,就足够了。
其余的事交给真正专业的人。
专门钱搞出个大学基金,吸引来东大的学生,不就是为了这点。
新政府的贵族们,指望这些学生把新横滨,新工厂的技术带回去。
只能说太天真了,
没见识过產业垄断的黑暗,
先不说这些学生见识了新横滨,新工厂的一切后,还愿不愿意回去。
即便回去了,又掌握了一些细分类的技术,在家里的资助下,自己开公司,工厂,尝试占据一部分市场。
然而,
东京离新横滨这么近,全日本的市场又有限,后起之秀想要卷过前辈,比规模比不过,比价格比不过,技术上没有积累,更比不过。
就算有创新,
结果也要么被收购,成为对方的分公司,要么被新横滨同行工厂模仿照抄,卷价格直接给卷死。
最后有技术也无处施展,乖乖回到新横滨发展。
那就没有对抗的方法了吗?
其实也有,
即新政府出面,用政策用大量补助来扶持这些新公司,对抗垄断碾压。
直到这些东京本地的公司成长起来。
但最终成不成,还得看新政府能撑多久。
为了以防万一,
关赫晓同时还做了第二重保险,即吸收东大现有大学生,也建设横滨自己的教育体系。
也出钱资助本地人前往欧洲,美国留学,学习新技术。
培养自己人。
这也是关赫晓给到田中和小石,这两个年轻人的路子。
“东京工业大学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你俩要么学电气,要么学化工,具体哪个,你们读完半年的基础预备科,再决定不迟。”
关赫晓如此说道。
田中和小石闻言,皆是情不自禁的连连躬身,激动之情无语凝。
上大学?
有生之年,
他们这样贫民窟里出来的学徒,居然也能有上学的机会?!
而且这样的机会,是这位被誉为新横滨工业之父的关赫先生,
他们能称作老师的人所给予,
这是何等的荣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