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126章 新横滨,新工厂,新时代

东海道本线从新桥站驶出,开往横滨的又一班次的火车,吞吐著白汽黑烟,於海岸线上飞驰。

一侧是碧蓝的大海,白浪拍打的礁石,一侧是鬱鬱葱葱的山壁,低矮的石崖。

这一班次的火车,车厢內的气氛格外热烈,乘客格外活泼,与以往都不相同,十分的年轻化。

他们身穿统一的新式学生制服,脸上朝气蓬勃,是真正意义上,日本自主培养的前批大学生。

大多是男性青年,但也有零星的女学生。

前者来自新政府官方创办的日本第一所西制大学,东京帝国大学。

后者则来自尚在初建,刚刚起步的女子师范专科院校。

这些学生多为工科类的学生,临近毕业,正要投放到江户的各个领域,参与到日本的工业发展中。

但学校在某集团的友好赞助下,也在学生们的呼声中,举办了一次毕业研习活动。

去往横滨,参观、学习和亲身体验,新工厂的生產流程,运作方法。

也即就业前的见习,实习。

能让非富即贵,少说也是个士族出身的公子小姐们,愿意去横滨的工厂干活,原因並不复杂。

东大建立工科学院尚没几年,为求效率,不计成本的聘请了英国、德国的优秀工程师,有著真材实料的理工教授,採取落到实处的工科人才培育方法,注重实践、实操,保有传统意义上的匠人教育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

矫情的那一批早就退学继承家业去了,不会到快要毕业。

再便是,

西化思潮的影响下,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於进步的,先进的,代表未来的科学技术,有著无比的嚮往和追求。

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怀揣著一腔理想,想要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以及具备每个日本人都有的,被列强打压许久的国民自尊心。

西方的,就是最先进的,

洋人的,就是最强大的。

唯有学习洋人的技术,才有可能追上洋人。

但现在,

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本土的城市,建设出来的新工厂,使用的新技术,竟是把洋人都比了下去。

他们是从哪知晓的呢?

就在火车上,每张桌子上都摆有的一份报纸工业报。

由三菱集团上个月在横滨新成立的三菱报业,与朝日新闻联合创刊的新报纸,

旨在用本国的工业上的发展,科技上的发展,让国民重拾民族自信心。

一经创刊发行,便在全日本火爆销售,掀起了轩然大波。

上面报导的,

正是发生在横滨的各种工厂建设活动,技术產能选代,新兴工业產品的创造和商业化。

尤其报导了位於横滨的,列强开设的工厂,是如何在短时间內,

被这些新工厂使用国產机械,光明正大的竞爭,夺回了本地市场,並凭藉技术优势,產能优势,开始抢占外国市场。

其中包括英国人的纺织厂,德国人的啤酒厂,法国人的制铁所和造船厂。

任何看到这些新闻的本国国民,想起近几十年受到列强的屈辱凌虐,哪怕身处酷热的农田,於血汗工厂中为武士老爷们住上洋房、开上军舰而不辞辛劳,也会因新横滨的工业繁荣,而被激发出无以言表的民族自豪感。

看著报纸上的一字一句,一幅幅描绘新工厂震撼的黑白画面,脑中便能登临情绪上的顶峰,在巷尾街头庆贺与欢呼,一同沉浸在国家工业崛起的喜悦之中。

但好在,这样的繁荣並非新政府带给他们的,所以也並非是虚假的。

亲眼去横滨看一看,见识一下国之重器,乃至亲身参与到其中,便逐渐成了爱国者们普遍的念想。

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学生们,受到第一批爱国教育,正是最爱国的一批人,

而作为脱產的学生,又有著富贵的出身,也正是最有条件的一批人。

所以他们来了。

社会各界,乃至与新横滨尚存芥蒂的新政府,也都希望他们来。

原因很简单,

狭小屋子里的大象,就在臥榻之地的临边佇立著,没人能够无视。

单纯工业上的发展,对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掌权者们也不是坏事。

这些学生要是能学到新横滨,新工厂的技术,再把他们带回到江户,带回到东京,也建设出新工厂,给他们也分到產业升级带来的极大利润,那这便是件好事了。

赶紧把这头大象宰杀了,分了吃肉,才是他们迫切想要做的事。

车厢里除了学生外,在末尾的一处四人座次,还坐著四人,也是这番实习见习的人员。

但只有一人是东大的学生。

四人之中,甚至有个与学生们格格不入,留著小鬍子,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便是关赫晓的老东家,坂田工坊的坊主,坂田盛信。

他早就接到关赫晓传来的消息,要他带著工坊已经培育出的人才,率先前往横滨,但隔了一个多月才出发。

原因是,

关赫晓还给他分派了別的任务,

即让他去东京帝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之类的院校,提前聘请有天赋有理想,但背景比较一般的待毕业生。

顺带用坂田工坊的资金,赞助给两所大学,成立坂田匠人奖学基金,有过创新性的机械设计,

且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高额金钱奖励。

华族之类的新贵族出身的学生,倒是不缺这点钱。

但也有不少从外地来的,中低层士族出身,因能力优秀进入到学校就读的学生。

这类学生只要家族里没有新產业,做生意成功的,普遍没那么富裕,家里给交学费,就已是极限了。

而这些年轻人,也是最適合招来横滨参与建设的人才。

对於新政府,对东京没那么高的归属感,又有足够的基础理论教育,又怀抱著一腔爱国热血。

坂田盛信努力过了,但时间尚短,成效还没完全体现出来。

但配合著三菱商会用钱“强迫”在课上提及新横滨的老师教授,工业报的舆论攻势,他还真就把首届的获奖者“拐”来了。

就坐在他对面,一位鬍子剃得精光,髮际线很高的马脸年轻男人。

名叫小平浪平,出身木县的小武士家族,即將从东京工业大学毕业。

学的是只在理论和研究阶段,於日本尚无用武之地的新兴工科专业,电气学。

除了他的另外两个,则是原先在工坊受到过关赫晓亲自教导的年轻人,现在坂田工坊的核心骨千,田中君,小石君。

没有带更多人,是因为关赫晓要的是有希望培养成高级技术人员,培养成工程师的人才。

工坊里的其他人,要么学习能力不够强,要么只是堪堪够到熟练工人的標准。

没有特別带来横滨的意义,不如就让他们待在东京好好干。

这番跑来横滨,

坂田盛信心里既有期待,又有些志志。

他感觉关赫晓的步子走得过於快了,自己一把老骨头,实在有点跟不上了。

谁能想到,

他当初说稍微离开江户一段时间,结果一跑到横滨,一两个月的时间,包括才刚刚拿到资格的军造所在內,各种工厂就都建起来了。

工业报上的报导他当然也看了,

各种天马行空,超越时代的工业机器,或许把洋人都甩在身后。

更別提他了。

脑子还只有著落后几代的技术方法。

那种马上要被时代拋弃,彻底追不上的感触,愈发强烈。

他不確定自己还能不能帮上关赫晓的忙,自己的坂田工坊对其还有没有价值。

尤其这辆火车上,车厢里,包括座次对面,身边全都是年轻人。

然而坂田盛信不知道的是,类似的志志,自卑,也出现在田中君和小石君身上。

他们自卑和压力倒不是出於年龄,而是出身和学歷。

別说大学了,他们连高中,连私垫都没上过,

关赫晓又专门让坂田坊主聘请来了右边的这位小平浪平。

显然,

读过书,上过学的,更受到对方的青睞,

他们害怕到了横滨的新工厂,能力跟不上,会让关赫晓失望,从而又回到东京,与没能前来的那些工人学徒一样,还是待在那狭小而前途有限的坂田工坊里。

人总是想要上进的,尤其他们本来就是通过上进,从一眾出身平民的学徒们脱颖而出,一步步干到了工坊的骨干。

现在新的机会摆在眼前,自然想要更进一步,想要抵达更高远的未来。

在他们的认知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斗罗:当霍雨浩穿越现代后回来

佚名

今天该选哪种灭世方式?

佚名

从锦衣卫到仙武大帝

佚名

导演:从蹭无极开始

佚名

打造恐怖游戏?上神秘复苏

佚名

从收集龙气开始建立长生世家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