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进步伙伴基金(53k)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47章 进步伙伴基金(5.3k)
就在人群还沉浸在伊士曼柯达相机带来的震撼中时,波特先生悄然取代伊士曼,站到了讲台中央。
“伊士曼先生展示了捕捉未来的工具,”波特先生的声音不高,却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地切入了每个富豪最敏感的神经,“而我将为诸位提供投资这份未来的渠道。”
众富豪正在互相交换对于这种新科技产品的看法,此时听到波特先生说的“投资渠道”,不由得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舞台中心。
波特先生环视周围的纽约富豪,露出从业多年训练出的完美微笑,为了照顾到最远处的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波特先生特意用了胸腔辅助音。
在等待众人慢慢平静下来的当口,波特朝乔治·伊士曼招招手,临时借来了他的折迭柯达相机,然后将右手的一迭基金契约并排放置在橡木讲台上。
“柯达相机只是开始。背后是胶卷的持续消耗,是冲印服务的巨大网络,是一个即将席卷全球的、记录影像的全新行业。我们成立的‘进步伙伴基金’,将独家锚定伊士曼柯达公司及其上下游产业链。”
波特先生从容的对众富豪说道,此时,众人已经再次安静下来,都望着他。
趁这个档口,波特先生的助手也搬上来一块巨大的黑板。
波特转向黑板,用粉笔写下三行数字:
柯达相机年产3000台→5年后预估20万台,
每台年耗胶卷12卷→240万卷胶卷需求,
每卷利润率60%→基金年复合回报率≥35%。
在写到35%的基金回报率时,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过度用力,粉笔折断了。
波特先生拾起残段,在“35%”下划两道白痕,转而对大家说道,“这不是预测,是算术。若误差超过10%,我个人补足差额。”
此时,跟刚刚伊士曼路演的风格气氛又有不同,波特先生开始用严谨详细的语言和逻辑,来阐述“共同基金”这个崭新的华尔街业态,到底是怎么样进行投资的。
其实这才是今天的主菜,这些富豪之所以受到邀请,都是为了投资基金这事来的。毕竟在此时的“镀金年代”,赚钱并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但能找到如同柯达相机那样的金融创新,或者一种稳定的投资渠道,则一定是这些富翁们关心的大事。
波特先生从业多年,自然对这些“客户”的想法把握的很深,在阐述基金如何运转、又如何投资时,自然能将他们最关心的“安全”和“增值”两个部分做重点介绍。
等确定众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基础介绍信息之后,波特先生才郑重的说道,
“先生们,众所周知。我们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资本大并购的时代,在此时,众多类似伊士曼柯达一样的公司,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及时得到华尔街的债券融资,但却具有光明的前途,而我们的‘进步伙伴基金’,就是要投资这些具有潜力的公司,伴随他们一起成长……”
波特先生环视众人,笑着继续说道,“想想五十年前,铁路刚刚开始作为崭新的交通工具被铺设时,他们也需要庞大的融资。那时只能是利用头面人物的集合去银行贷款,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银行不过收取一些贷款的利率;投资铁路的头面人物却赚的盆满钵满;
如果让我再举一个例子的话,我想说说爱迪生电灯公司。我们都知道爱迪生本人是个伟大的发明家,他的电灯——正如诸位看到的尊敬的阿斯特先生的舞厅一样,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照明需求,这种公司上市之后,自然也会受到资金的追捧,股价也会水涨船高……”
波特举得这两个例子,一个已经众所周知了,另一个马上股票上市,华尔街看涨的呼声也很大,在座的诸位富豪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投资我们的进步伙伴基金,我们就会投资这些公司,这会为您和您的财富,增添来自时代进步的力量!”波特先生总结道。
还是刚刚那个范德比尔特家族的代表,他又挺直了腰背,用尖酸的语气质疑说道,
“那既然是投资,我自己来投资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绕道于你们的基金?”
范德比尔特家族的人说出了众人的心声,大家听说基金是收管理费和托管费的,自然生出了同样的疑问——我们也带有自己的眼睛,也会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何必又需要让你越俎代庖呢?
波特先生早有预料,有人会跳出来提这个问题,随即笑着对提问者举了举帽子表示感谢,然后从讲台下面拿出一截铁链。
这铁链环环相扣,每个环之间咬合的非常牢固。波特拆开其中的一环,换成柯达相机背带上一个特有的、可拆卸式的黄铜卡扣,继续介绍道,
“传统的资本像是铁链——坚固但易锈。我们的基金,则是卡扣式资本。”
随即,波特演示了将卡扣迅速锁入铁链中,随后又轻易取下,然后才说,
“依照华尔街以往的投资惯例,您如果是投资柯达这样的公司,锁死的就是相机专利;投资铁路,您解锁的就是运输网络,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您的眼光,而是时间成本……如果您投资到一半想撤资该怎么办?这家公司没有上市之前,您可能会以原始投资加几个点的利率就把它卖掉了,但其实您明知道的,这公司上市之后的利润和股价都可能翻倍!”
波特先生的话引起了人群中一阵乱糟糟的讨论声,显然,此时的富豪在投资时确实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就是股权投资的流动性非常差,如果该公司没有在纽交所上市的话,投资往往会折价卖出。
但对大人物来说,有时候短暂需要的资金是极其庞大的,这种对于“变现”的需求,对那些投资者来说,压倒了任何所谓“回报率”和“长周期”的诱惑。
波特先生等人群稍微静下来些,笑着继续说道,“……您如果投资我们的进步伙伴基金,若是暂时有事想撤资,卡扣一按,您随时可以离开这里,资本的流动如同呼吸般自由。”
说着话,波特先生拿着粉笔,将基金买入和赎回的方式对大家做了一个精准的介绍。尤其是基金份额赎回上,波特先生讲的很细,后来又说到,
“我们回头也可以将基金份额放在公开市场上供人交易,你们可以像交易债券一样交易基金的持股份额,这样,当你们需要现金的时候随时能走,而当你们看好基金时,又可以随时买回来。”
此时,就连刚刚最挑剔的范德比尔特家族的人都沉默了,开始在心里默默的横向对比自己投资和用基金投资的益处。
波特先生趁热打铁的说道,“至于基金的安全性,大家大可以放心,因为我们的基金将会托管给摩根信托银行,也就是说,基金的账户在摩根银行,我们的账户也在摩根银行,每一笔交易都将得到摩根银行的监管,以确定我们不会卷款跑路……放心,这钱我们只能用来投资,不可能提出来供自己挥霍。基金上的每一条买卖流水都经得起考验。”
众人又开始不住议论起来。本次基金路演,其实观众中是有很多人抱着搅局的目的来的。纽约富人之间充满着龌龊和龃龉,知道阿斯特家族跟这个基金有关,范德比尔特家族的人其实也抱有诋毁这个产品的一些想法来的。
但经过波特先生的介绍之后,众富豪天生赚钱的理性占据了智商的高地,大家开始认真审视起这个叫“共同基金”的好处来。
确实如同波特先生所言,既能投资、又规避了长期投资最大的痛点——流动性。
同样是路演,如果说伊士曼柯达是强调“创新”,是感性的;那么索尔·波特就是纯理性,就是强调“收益、流动性和安全性”,两场路演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都抓住了人们的“痛点”。
波特先生等大家议论声稍稍结束,才将本次募集的最终目标说了出来,基金管理层将追投30万美元,其余都是靠募集!
“但是,”波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冷峻,“本次募集,仅面向现场嘉宾,且名额有限。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资金,而是有远见的伙伴。”
演示和宣讲后的自由交流时间,舞厅变成了一个微缩的华尔街。
小圈子迅速形成,争论激烈。
“波特这小子,口气比摩根还大。”一个围着丝绸围巾的男人晃着酒杯,“谁知道是不是又一个骗局?”
“但那个相机是真的,”他身旁的女士反驳,眼神炽热,“我哥哥在德国搞化学,他早就注意到了柯达公司,他说这种胶片技术是革命性的。”
在角落里,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正死死缠着伊士曼,试图套出更多技术细节和专利情况。伊士曼则巧妙地周旋着,既不过多透露,又吊足对方胃口。
波特这边更是被团团围住,问题像子弹一样射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