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哪怕是卢象升,不也有自己的师门和籍贯?

让他们互咬一下,自己才能看到更多的真相。

他拿起第二份奏疏,刚要打开,却突然感觉哪里不对。

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抢过金兰那份奏疏,重新打开。

目光逡巡片刻,最终定格在“致使沿岸河水暴涨”这八个字上。

沿岸?

什么岸?什么河?

“高伴伴!”朱由检抬起头,眼神锐利,“把李精白之前上报灾情的奏疏拿来!另外,再给朕找一份山东地图!”

很快,地图和奏疏都送了过来。

李精白当初的奏报罗列了三十多个州县,只说连降暴雨,淹没无数。

朱由检当时就不喜欢这种铺陈罗列的写法,但也没多想,只以为明朝人都这鸟样。

但金兰的“沿岸”二字,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迷雾。

朱由检拿起朱笔,在地图上开始圈点。

历城、章丘、长清、齐东、济阳、齐河……

一个个受灾的地点被标记出来,它们的分布,惊人地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

而这条线的旁边,正是一条蜿蜒的河流。

(附图,山东水灾分布点)

“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朱由检指着地图问道。

高时明凑近看了看,拱手道:“回陛下,此河名为大清河。”

“大河过开封后,分流两道,一道入淮,另一道便是从此河入海。”

“因此,大清河泥沙淤积,河床甚高,确实常有水患。”

朱由检皱起了眉头。

究竟是无心之失……

还是有意隐瞒呢?

不想治河?还是不觉得治河是什么重要之事?

金兰和李精白居然都没有提及此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明末的记忆,有陕西大旱,但却不记得什么山东大水。

莫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由检一时间,都有点觉得是自己太过疑神疑鬼了。

他摸着自己的下巴,开始检索着脑海中属于崇祯的记忆。

很好……一片空白,这位大爷也不清楚这事。

不过前任大爷的倒是知道另外一事。

朱由检开口问道,

“京畿的永定河,是否也常有水灾?”

“正是,陛下,”高时明答道,“永定河疏浚不力,每逢春夏暴雨,便会泛滥成灾。”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中了然。

——行吧,天下地理、河流走向、水利施工,也要加入学习课程了。

日讲,日讲,你们怎么不讲这些啊?

你们要是讲这些,朕肯定乖乖听课啊!

朱由检将奏疏重新递了过去,恢复了平静:“没事了,按照朕刚才说的,拟旨吧。”

高时明虽有疑惑,却不敢多问,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复杂度低了很多,但重要性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乞骸骨疏——施凤来】

内阁次辅施凤来,想退休了。

奏疏里说自己年老体衰,老眼昏,甚至举例说金兰的奏疏九月十七就到了,他批阅完竟忘了上报,今日才想起来。

朱由检冷笑一声。

这是想跳船了?又怕重蹈张瑞图被罢斥的覆辙,所以故意卖个破绽给自己?

是看到东林党人即将入京,不想背着“阉党”的身份被清算,还是这几日自己的动作,让他这只老狐狸嗅到了危险,想明哲保身?

也罢。

一个六十四岁的老头子,也该换换了。

“高伴伴,拟些场面话,把三请三辞的流程走一遍就是。”朱由检淡淡地吩咐道。

【请移兵大同疏——孙承宗】

这是一封来自通州的密折。

朱由检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他迅速展开,孙承宗的字迹苍劲有力。

六千骑兵已在通州集结完毕,口外相熟部落的向导也已找到。

最新军情,伯部已在咸宁海子聚兵,蒙古右翼各部纷纷响应,朵颜三十六家中也有多家参与。

各个部落气势高昂,准备与咄咄逼人的虎酋决一死战。

同时,也低调地、略卑微地通过口外军将,转达了一些希望明军参与这场开片的诉求。

孙承宗请求,将这六千骑兵立刻移驻大同,等待战机。

同时,他本人即将出发前往山海关,后续漠南之事,将由总兵马世龙直接向皇帝密奏。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尽力平复心情。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今天他居然一起碰到了。

是巧合,还是天命?

他转过头,对高时明道:“立刻传令下去!让田尔耕优先铺好通向大同的电台,不惜工本,不惜人力,不要勘探最优路线了,直接多点并行,哪怕冗余一些也不怕。”

“遵旨!”

高时明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皇帝的焦虑,不敢怠慢,立刻转身吩咐小太监。

……

奏疏很快处理完毕,朱由检伸了个懒腰,看向一直侍立在旁的王体乾。

“情况如何?”

王体乾这才出列,躬身回话:

“回陛下,昨日参加考试的将官中,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出宫后便派人往外送信,都是往九边而去。”

朱由检点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朕知道了。”

忠诚,从来不是画几张饼就能换来的。

必须有持续的正向激励和精确的负向惩罚才行。

万历三大征都说要封侯,结果一个没封。

天启对辽事的封侯悬赏更是还挂着呢。

昨天的公侯之赏,只是利用他皇帝亲见的加成激励一下罢了。

要整个天下真正为之疯狂,他还得再施手段才行。

所以居然只有四分之一人选择通知自己原有主将,倒是很低于他的预期了。

王体乾继续道:“昨日,山东会馆与山西会馆各自都办了洗尘会,各有数十人参加,起复回京的和现任在官的都有。”

他递上一张纸条,“这是参会的主要官员名单。”

朱由检接过,目光简单扫过,

山西籍:韩爌、孙传庭……

山东籍:刘鸿训、毕自严、郭允厚、薛凤翔……

他面上依旧是波澜不惊:“朕知道了。”

籍贯、师承、利益、亲朋……人有多少种产生联系的方式,就有多少种结党的方式。

这很正常。

王体乾又道:“勋贵那边,保定侯昨日以母亲贺寿为名,大宴宾客,但……响应者不多。”

朱由检的眼角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朕知道了。”

保定侯梁世勋,掌管京营。

他开贺寿筵席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没人去!

这些人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宫中?霍维华他们做事不仔细?自己猜测的?

那他们是知道了京营之事……

还是也知道了自己对北直隶的整顿计划?

“其余的,一切如常。”王体乾总结道。

朱由检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不错,继续盯着。”

然后,他转向高时明:“明日的日讲,都通知下去了吗?”

高时明点头道:“回陛下,已通知六部九卿、各部侍郎、六科给事中、翰林院全员、京中勋贵,起复的官员过去在四品以上的,明日一同到皇极殿听讲。”

朱由检目光幽幽,不再说话。

——日讲日讲,既然你们不会讲,那就让朕来讲!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纨绔太子妃是京城大佬

四月清雨

法兰西之父

青山铁杉

吞噬星空:我在诸天刷新人设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