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美国老人死亡的元凶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徐桑楚说道:“我们跟美术电影厂的关系很复杂,实际上美影厂有相当程度上的自主权。需要我支持的地方,我一定支持。我看了文研所过去两年的会议文件,我对动画片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
说话间听到开门的声音,刘一民知道是朱霖回来了。走进屋里的朱霖听说徐桑楚来了,敲开书房的门主动跟徐桑楚打招呼。
徐桑楚笑着起身说道:“朱霖同志这几年业务能力进步很大,我在沪影厂的话剧团,经常听话剧团的导演提起朱霖同志,目前燕京人艺难得的大导演苗子。”
“徐厂,您说笑了,我在导演这一行业,还是个新人,以后还得您多多指导。”
“太谦虚了。”
饭菜已经做好,三人走出书房,徐桑楚抱起刘雨坐在腿上,给两人画饼:“爷爷下次来,一定多给你们带好吃的。”
饭吃到一半,书房电话响了,刘一民刚拿起听筒,就听到汪阳气急败坏的声音。
“一民,徐桑楚这老东西是不是在你那儿!”
“是啊,怎么了?”
“这老东西给我和刘佩然用上手段了,说晚上要来吃饭,我们两个等了一个小时了,原来是暗度陈仓去了。”汪阳咬着牙说道。
“哈哈哈,老汪,我是想去找你们吃饭的,忽然想到个事儿,想向刘所长做个汇报。”徐桑楚接过刘一民手中的话筒,乐呵呵地说道。
“呸,真不要脸,你说实话,我们两个会拦你吗?”
徐桑楚老神在地说道:“会!”
刘佩然在电话里骂了几句老狐狸之后,就挂断了电话。徐桑楚拿着听筒冲刘一民无奈地说道:“瞧,这俩人,心就比针鼻大一点。”
刘一民没有说话,三个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晚上十点,刘一民将徐桑楚送回了燕大招待所。徐桑楚临近年关,要在燕京待一段时间才走。
………………
第二天,刘一民又拉着严定宪、戴铁郎去跟郑渊杰见了一面,不过他没有久待,具体的事情他们商量即可。
刘一民要忙着给学生们上课,他跟几个老教授调了调课,准备在出国之前将大二和大三的课讲的差不多,顺便把考试题出了,回来晚也不用担心耽误学生们的课。
夏言将这件事情跟中影谈了谈,中影知道是个好消息,紧急跟美国代理商联系。没有美国方面的配合,宣传根本无从谈起。
美国代理商听到后,回复非常积极。刘一民往那儿一站,能给他们省几百万的宣传费。
双方根据刘一民的行程,迅速确定《忠犬八公》团队的创作团队在美国各地巡演的行程。
刘一民要求他们不要超过十天,时间长他太疲惫。这次去美国,正事儿不能耽误。
回到沪市的黄祖默和焦晃听到消息,立马动了起来,两人又是做西服,又是学外语。来电询问刘一民有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刘一民让他们学会如何向美国观众讲故事就行,什么煽情讲什么。
另外,狗也得安排上,到时候飞机托运到美国。
1987年元旦,刘一民和朱霖抱着刘雨和刘林在燕京好好的游玩一番,之后到医院家属院和朱父朱母吃了一顿饭。
“来,庆祝1987年比1986年更好!”朱父举杯说道。
“来,干杯!”
朱母让刘一民放心去美国,家里有她照顾。
“妈,辛苦你们了!”
“说的啥话。”
吃完饭,朱父拉着刘一民进入书房,让他看看自己写的关于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论文,论文刚写一点,而且不是他独立完成,还拉着理工大学几位车辆工程方面的教授一起写。
“爸,我不太懂你们理科论文,不过这产业发展我倒是能看明白,现在你写的太少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朱父讪讪一笑:“也是,等写的差不多再让你看。”
1月5号,刘一民和中影公司的翻译杜带着八一厂的狗登机飞到沪市和黄祖默、焦黄汇合,之后直飞旧金山。
飞机上,黄祖默和焦晃望着蔚蓝的太平洋,不断地询问着刘一民关于美国的事儿。
“咱们这次到美国,大家一定得抬起头,是观众喜欢咱们,不是咱们喜欢美国。黄导,老焦,精神点,别丢份儿!”
“放心吧,一民,我们不会给国家丢面子,咱这趟是来挣面子的。”黄祖默看了一眼焦晃,两人这阵子在沪市没少凑在一起嘀咕。
刘一民看向陈升:“陈升同志,你帮黄导和老焦同志做好翻译工作就行。”
“行,一民同志,我们听你安排。”
这次前往美国,以刘一民为主,对各项工作都拥有决策权。
飞机准时抵达旧金山,弗兰克、李聪仁和尼琪过来迎接他们,刘一民并没有先找中影合作的代理公司,等先忙完这边的工作,再去找他们。
尼琪笑着抱住刘一民说道:“刘,你来美国,竟然不告诉我。”
“尼琪女士,你误会了,我是暂时没告诉你。”刘一民笑着说道。
刘一民没告诉尼琪,但李聪仁所办的杂志跟中国书刊社有合作关系,交流的过程中,被尼琪给听说了。
“刘,你确定不是在躲着我?怕我拉着你去跟读者见面?”
“嗐,你别多心,跟读者见面,也是为了卖书嘛!”刘一民脸色不变。
坐在车上,尼琪告诉刘一民,目前《一个人的朝圣》在美国销量高达八十万册,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畅销书第一。
“在英语国家里,《一个人的朝圣》销量已经达到了一百七十万册。刘,这种速度,已经破了近几年美国市场的图书销量记录,让本就低迷的图书市场,一下子抬起了头。最近美国还出现不少人模仿这本书里的故事,徒步去寻找自己分别已久的朋友。”尼琪向刘一民介绍道。
刘一民看了一眼她递过来的报纸,上面记载着一名美国老人徒步穿越西部,准备去找自己在佛罗里达的朋友。
弗兰克说道:“在美国老年图书市场,这本书是无数老人的心头好!”
刘一民沉思了一会儿,看向尼琪:“老人徒步找朋友,没出事儿吧?”
尼琪笑容立即凝固,半晌后说道:“确实死了几个,天太热了,你知道的,老人身体很不好,这样的徒步对于他们来说是锻炼,也是一种折磨。”
“oh,愿上帝在天上保佑他们。”刘一民露出了悲悯的神情。
“刘,你也信基督教!”
刘一民说道:“此时我觉得我应该信!”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