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战友,好好地活下去!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刘一民心里有了个定心丸:“谢谢您了。”
“嗐,没事,你们的研究内容《人民报》等几个央媒都在学习,宣传部的同志们专门召开了讨论会。”穆青让刘一民放心,接下来研究经费不会缺。
刘一民将闫真叫过来,询问他关于年终会议的事情。
“老师,都安排好了,沪影厂的徐桑楚厂长也要来开会。”
“好,到时候还是安排校车队过去接。”
刘一民又给文化部夏言的秘书打了一个电话,从他手中要了一张中海的游览票。
等到下班,李兰勇才从燕东园过来:“梁教授实在是太热情,要拉着我在家里吃饭。”
“哈哈哈,看来教授对你的印象挺深刻。”刘一民说道。
“是啊,教授教过的独臂学生,估计也就我一个了。”李兰勇打趣着看了自己左袖一眼。
走出中文系,李兰勇感慨燕大的变化之大,学生比以前看起来更时髦了,还新建了几座楼。
“每年的招生人数都在增加,再不建楼都不够用了。”刘一民说道。
“是啊,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儿。”
李兰勇又在燕京待了三天,等到周日拿着票去参观了中海,上午参观完,下午就坐着火车回家。
来了这么多天,李兰勇实在是担心工厂,刘一民见状也没有再挽留。
“有点可惜,今晚上播出,你要是坐在火车上不一定能听得到。”刘一民说道。
“没事儿,说不定车上会转播,实在不行,我就回去听其它电台的转播。”
“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知道,我是一只手,但我一只手也不是吃素的。”
李兰勇挺着身板走上火车,等到车辆启动,刘一民才走出火车站。
晚上吃完饭后,刘一民没去写作,而是在客厅里跟两个小家伙玩耍。
今天喜梅不在,两个人得把小的精力给磨没了,晚上才能睡个好觉。
等到了《青年夜话》栏目播出的时间,刘一民将收音机拿到了客厅里面。
见两个小家伙准备坐下听,刘一民赶紧挡住,让他们继续走着玩儿。
“谁走的最好,爸爸给他吃!”刘一民鼓励道。
刘雨摇晃着脑袋说道:“可是爸爸,我真的很累了!”
“瞧,你哥哥已经在走了,迈开腿,向你哥哥学习。”
刘一民将刘雨的脑袋扶正,示意她继续。
朱霖笑着说道:“这俩人差不多了吧!”
“再让他们玩会儿。”
电台节目还没有播到一半,两人就困的睁不开眼了。刘一民冲朱霖扬了扬眉毛,朱霖白了刘一民一眼,将两个小家伙带进了卧室,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听完广播,刘一民关闭收音机,朱霖说道:“兰勇最后一句简单,但是说的真好。”
“是啊,朴实但是有力量。”
“也不知道今晚有多少人在听!”
“人肯定不少!”朱霖示意刘一民别担心,赶紧去睡觉。
翌日上课,课堂上不少人在聊广播的事情,高校的学生是栏目的主要观众之一,燕大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有固定收听的习惯。
“刘教授,你们麦香瓜子在燕大有卖的吗?”
“应该没有,现在麦香瓜子正是起步阶段,主要市场在中部几个省份。”
“那等我们有机会,一定尝尝。”
刘一民摆了摆手,开始讲课。看这情况,接下来麦香瓜子和炒货的销量肯定会上一个台阶。
晚上,《燕京晚报》针对《青年夜话》的内容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内容为爱护从战场上下来的退伍军人,并针对李兰勇所讲的经历,进行了分析。
翌日,《人民报》和《中青报》等几个媒体相继报道,针对参战士兵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退伍后的安置问题进行分析。
《中青报》还准备到汝县采访一下李兰勇,刘一民询问了一下李兰勇的意见,李兰勇在电报里表示,从燕京回来之后,厂里已经接到一些订货电话,都说是从电台上听到的,想支持一下。
李兰勇没敢轻易答应,生怕遇到骗子,要想合作得当面签合同。对于采访,李兰勇答应了。
于是,刘一民将地址给了《中青报》,又问了一下于佳佳的情况。于佳佳本来是临时调到南方分社,临时着、临时着就变成正式任命了。
12月底,随着《绣春刀》的上映,文研所1986年年度总结会议正式召开。
连着召开两次,各项流程已经非常熟练,刘一民也不用太多的心思。将文研所去年的工作,尤其是新华社的合作项目。
“新华社对项目的评价是优秀,明年会继续跟我们合作,只不过具体的经费还没出来。穆青同志给的答复是,将会超过今年的六万块钱。”
刘一民说完,带头鼓起了掌。
夏言笑着说道:“今年以来,文研所在自筹经费方面进了一大步,不仅完成了科研目标,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华社的项目不说,《青年夜话》是文研所近年的神来之笔。中央首长曾经说,这是年轻人给年轻人办的广播电台。”
几个研究小组各自汇报了进展,不过各自汇报的时候都做着小心思,暗示经费紧张,明年需要多给他们拨带你经费。
今年预算相比去年还有增加,去年的结余和盈利加上部里的拨款,明年可用资金在三十万以上。新华社方面的经费过来之后,资金就更多了。
美影厂有新动作,那就是跟郑渊杰合作,对郑渊杰以前的童话作品进行制作。
夏言对美影厂推出的《葫芦兄弟》做了重点表彰:“咱们的动画片目前主要是满足国内,在满足国内的后再考虑走出去的事情。”
今年美影厂在探索制作体制改革,上下阻力较大,他们准备了一份专门的报告交给夏言。
改革内容基本上是去年刘一民提出的建议,团队承包制作,制作出来的动画片利润团队拿大头;第二则是对这些团队放开计划,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美影厂每年能制作的动画片数量。
夏言也有这个想法,但并没有做决定,而是准备回去在文化部内部考讨论一下。
等会议结束,刘一民单独跟夏言谈论了一下新华社想跟文研所联培的事情。
“这事儿比较重要,得好好谈一谈,不仅涉及到文研所,还涉及到燕大。”
“所以事情慢慢来,等年后再着重谈。”
夏言没再继续而是谈起那份《关于美国的认知作战报告》:“这份报告不少首长都看了,你小子不声不响的放个雷,穆青正以此要经费呢!”
“哈哈哈,新华社自己钱紧,我理解。”刘一民笑道,知道穆青也不是做亏本买卖的主。
“你理解就行,我看你的那份报告上,只写了危害,但是没写措施。”
“措施得研究嘛!”
“你呀,行,今年文研所整体干的不错,几部电影都很出彩,《忠犬八公》已经在美国上映了,具体的票房数据还没有传过来。”
“过几天我要去美国一趟,正好可以看看!”
“你要去美国?干什么?”
“开公司那事儿,我去签个合同!”
“这样啊,那你到美国倒是能给电影做个宣传。”
ps:明天补,明天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