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但苏录和苏有才没有着急去报名,而是等着太平书院的师生来县里一起。

一是两人的军籍黄册在苏淡等人手里,二是苏录还得等着先生出保结状,同侪出互保状呢。

正月十八,钱山长亲自带队,书院师生一百余人风尘仆仆赶到了县城。

那场面相当的一言难尽……只见先生们还能骑个驴,学生们却只能腿儿着,还背着铺盖卷提着考篮,一个个步履蹒跚,相互搀扶。

走了一百里山路,学生们身上的衣裳都看不出颜色来了,脸也脏得认不出谁是谁,跟一群逃荒的没区别了。

苏录赶紧上前,扶着张先生下了驴。

“正月里,赤水河还是可以通航的。”苏满问道:“怎么不坐船了,我们去年就坐船来的呀?”

“这是山长的决定。”张先生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

“不是坐不起船,实在是这么多师生,不敢坐呀。”钱山长正扒着驴鞍往下蹭,双脚着地后长舒口气道:“这万一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百死莫赎啊,所以还是腿儿着来安全。”

“……”学生们却一起翻白眼,心说奶奶个腿,驴腿也算你的腿儿?

~~

说着话,大队人马进了县城,前往县学西巷的‘集贤居’。

书院的学生三年来县里考两次,先生们早就轻车熟路,一切都有章可循了。

早年间,前前前任山长便在临近县学的地方置了一处宅子,供学生应考时居住。报过名离考试就十天了,不可能来回折腾了。

后来因为大部分时间空着太可惜,又改成了客栈。只在每次县试前后空出一个月,接待自家书院的师生。

而且改成客栈也更方便接待。过了年,掌柜的便命伙计们将集贤居打扫出来,置办了米面粮油。接下来将近一个月,师生们就住在这里了。

其实也可以让学生晚点来的,那样书院能省下一笔开销。但之所以提前来,是为了让学生适应一下县城的环境。好好休息几天,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所以说太平书院能成功,不是没原因的……

集贤居里,伙计们早就做好了饭菜,烧上了水,等着师生前来了。

足足用了三十桶热水,参加县试的八十二名学生才洗去了满身风尘,换上干净衣服,这才面貌一新,恢复了书生模样。

八十二名学生里,大半是上斋和前一年肄业的学长……因为去年没有县试,所以前一年肄业的学生,也可以享受一次送考待遇。

余下三十来人是原先和苏录同年的中斋学生。在钱山长治下,书院去年一年没有淘汰学生,还是原先的那些面孔。

十四名省身斋的同窗一个都没少。几乎所有人都窜了个儿,从少年郎变成了小青年。

大家有的一年没见,有的半年多没见,现在终于重逢,自然都十分兴奋。

“恩丈,怎么样,我们说到做到吧,全都来了!”李奇宇搂着苏录的肩膀,开心地枝乱颤道:“咱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说着还撅起嘴来,作势要亲他。

“起开。”苏录把他的脸远远推开,对众同窗笑道:“我去叫上先生,今天请你们到我家吃饭。”

“好嘞!”众同窗欣然应下,可算能吃恩丈顿饭了。

苏录便先撇下十四位义子,到前头的单间去见张先生。

张砚秋也洗刷干净,换了件半新的青衫,又恢复了当初儒雅洁净的模样。

“先生。”苏录深深作揖。

“弘之。”张砚秋一把扶住苏录,暌违一年,师生都有些激动。

张先生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得意弟子,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长得比老夫都高了。”

“先生还是老样子,看着还年轻了。”苏录笑道。

“哈哈,托你的福,发了笔横财,得了两块匾,你师娘还不得好好伺候着?”张先生大笑着打开书箱,取出一个包裹精致的食盒,递给他道:

“喏。”

“焦切?”苏录高兴地接过来。

“临走前一晚,师娘给你做的,也不知这一路上颠碎了没有。”张先生道:“碎了就碎着吃吧,我已经尽力了。”

“进到肚子里都一样。”苏录便赶紧打开一看,基本完好,他拿起块断掉的焦切送到嘴里,享受地闭上眼。“嗯,就是这味儿。”

“还能吃得惯就好。”张先生笑道:“师娘还担心,你到了大城市吃刁了嘴,瞧不上她的乡下手艺呢。”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苏录摇摇头,连着往嘴里塞了两块道:“先生在我心里永远无可替代,师娘的焦切也一样。”

“哈哈哈,算你小子有良心!”张先生高兴地给他倒杯水道:“慢点吃,都是你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