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一周以后,机器人说,在土丘下面埋著一些设备,但看不出来是什么设备。
姜岳升再一次跟著机器人钻进了洞里,他看到机器人已经把那个土丘移走了,而且向下挖了二十多米。
下面果然有一些看起来像设备的东西,因为外形很规整,中间是一个直径大约五米的圆柱形平台,两面还有长方形的东西。姜岳升在机器人的搀扶下来到了下面,他伸手摸了摸,感觉那个表面的质感比鈦合金还结实,他用拳头敲了敲,根本没有共振,就像一个实心的大傢伙。
“继续挖!”姜岳升命令道,“把这里沉积的石头和尘土全部挖出去。”
一个月以后,机器人向姜岳升报告,说隧洞里的沉积岩和尘土都挖走了,想请姜岳升去看看。
姜岳升下去一看,简直被惊呆了,因为中间那个圆柱体竟然有三十米高,四周有八个长方形的立柱,也都接近三十米。
在周围,已经形成了一个直径大约有一百五十的巨大穹顶空间。
这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姜岳升在心里篤定地认为,这很可能与伊娜人有关,也许与那艘伊娜人的飞船和十六具遗骨有关。
为了保密,他让机器人在挖掘的洞口外建一个蔬菜大棚偽装起来。然后让机器人把守大棚,不让任何人类进入。
他开始让机器人继续在洞里向周边挖掘。
机器人向周边挖掘,发现了六条支洞,沿著支洞向周边继续挖掘,发现了一些新的空间。在左侧进深三十米的一个洞穴內,挖出了一个半透明的四方立柱,大约有八十厘米见方、高两米,里面看起来是很多密密麻麻排列的蓝色晶体,感觉这些晶体像是被浇筑在一种类似於透明的亚克力的物质里面。
这个柱子是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辨认出一些细节的物体。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姜岳升用一部保密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发给妈妈一份,又发给了阿超一份,让他们辨认一下。
第三天,阿超先回復了,说看不出来这是什么东西。
一周以后,妈妈回復了,说她查阅了很多资料,认为柱子里面蓝色的东西可能是蓝宝石,那么这个柱子有可能是用蓝宝石作为半导体衬底的量子计算机。
因为华夏国的科学院有一个团队,研究蓝宝石量子晶片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进入工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无法製造大口径的晶圆,集成度始终不高等问题。
所以,目前科学院那边最多也只能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比特位数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096位。
而且江玉还给姜岳升传过来一张科学院搞的蓝宝石量子晶片的照片。
姜岳升对比著看了一下,感觉似乎有点相似之处。
姜岳升於是便与阿超商量,能不能把华夏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请来,让他们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
阿超认为可以。
因为阿超的知识其实都是来自於人类,它的能力主要是筛选和关联的能力远远超越人类。所以,人类没有公开发布过的东西,它是不可能了解的。
出于谨慎,姜岳升把那些照片用一个保密邮箱发给了科学院的涂院长。说在火星发现了一个远古的设备,想请科学院的专家鑑定一下。
三个月后,华夏国的一艘隱身飞船秘密地降落在了环赤道铁路公司的一个基地上。
华夏国的量子计算机泰斗级人物冯院士带队,一共七位院士和七位博士一行十五人,秘密来到了环赤道铁路公司的一个保密的地下基地。
第二天,姜岳升便亲自带著这十五位科学家,悄悄地来到了那个八百多米深的地下洞穴。
当冯院士看到了那个半透明的柱子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双手抚摸著柱子的边缘,两眼直勾勾地盯著柱子里面那些蓝色的有序排列的晶体很久,才慢慢地转过身。
“我数了一下,这是一台至少三百万个比特位的蓝宝石量子计算机,保守地说,是人类最高水平算力的十亿倍。”冯院士有些哽咽地说。
“啊……”
周围的人一片譁然,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