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拓土转机!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291章 拓土转机!
四月初三,渭州。
中军大营。
丈许木几,上置于一副行军舆图。
永宁侯王韶、英国公张鼎二人,相对而坐。
观两人手上,都有一道拆开的文书。
却是手下人恰好呈上了两道文书,二者便一人拾起一道,凝神审阅。
约莫二三十息。
文书轻置,王韶抻着手,注目过去:“伯器,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伯器是张鼎的字。
“好消息。”张鼎道。
“巧了。”
王韶一拍膝盖:“我也是好消息。”
“既如此,便是双喜临门。”张鼎点头一笑,一伸手,就要交换文书。
“不急。”
王韶连忙摆手:“既然是好消息,那就非是急事,且让王某猜上一猜。”
观其神色,俨然是有了些许“猜灯谜”的兴致。
反正都是好消息,张鼎心头不急,也就点了头。
“可是与燕云有关?”王韶沉吟着,试探性的问道。
北上大军,无非是抗夏,亦或是抗辽,仅此两批人而已。
“然也。”张鼎点头。
“燕云大胜?”王韶面有了然,追问道。
“非也。”张鼎摇头。
“嗯?”
王韶一怔,有些意外。
燕云大胜!
这可是一等一的大范围命题。
以常理论之,不该是继续试探,一点一点的缩小范围吗?
沉吟了几息,王韶就反应过来,继续猜道:“可是与耶律洪基有关?”
燕云对峙,无非是敌、我两方。
好消息的来源,由此也就唯有两种可能:
要么是与“我”有关,也即燕云大胜。
要么是与“敌”有关,也即辽人时运不济,遭了殃。
“然也。”张鼎点头。
“辽国糟了灾?”王韶猜道。
“非也。”张鼎摇头。
“辽国有人反叛,徒生内乱?”王韶追问道。
“然也。”张鼎挑眉,点了点头。
“可是与女真人有关?”王韶心头有了预感。
“然也。”
张鼎点头,“啧”了一声,一伸手,文书传了过去,不免叹服道:“大相公,走一步观十步,真神人也。”
王韶拾起文书,注目了两眼,连连点头。
大相公,一向都是布局长远。
有事没事,就落上几子。
未被启用,棋子就是没有半点作用的闲棋,甚至都有些浪费资源。
可一旦闲棋被重视,就会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
这一风格,从大相公入仕始,就隐隐有了体现。
无论是占城稻,亦或是石见银山,从落子到生效,都起码是一两千日以上。
特别是石见银山的存在,竟是大相公从古文典籍中得之。
从落子到生效,起码得是十年以上!
甚至于,就连官家也有可能是一枚闲棋。
小皇子赵伸,也可能是一枚闲棋。
从古至今,布局长远者,莫过如此。
当然,有这样的顶头老大,手下人自是相当安心。
“女真反抗,辽人内忧外患。”
王韶拾着文书,沉吟道:“趁此良机,燕云十六州或可就此入手。”
文书上,主要记载了两大项内容:
一、生女真人一统,已然行军南下,入侵辽国疆域,势如破竹。
二、耶律洪基无奈,从燕云移兵两万,意欲平叛。
女真人可不少。
生女真、熟女真,一旦合二为一,人口就会达到百十万左右。
而以部落制度的特性,百十万人口,甚至都能拉得出来十万大军。
就算是生女真、熟女真尚未合一,单是以生女真的人口,也可就此拉出来五六万大军。
五六万人反叛!
论起规模,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就算是在辽国的历史上,也从未有过五六万人规模的大型反叛。
观其规模,甚至都有可能是有机会颠覆契丹人的统治。
隐患之大,就连耶律洪基也不敢有半分轻视,唯有慎重平叛。
但问题就在于,除了南征燕云,以及镇守上京的几万大军以外,耶律洪基手上竟然没了兵!
自从雁门谷一波折损近六万兵马,耶律洪基便已君威大减,人心尽失。
而且,那六万人还都是他的嫡系兵马,其中还囊括了一万左右的重装骑。
就在这样的状况下,耶律洪基二次南征,竟然还能有足足十万兵马,已经是千难万难,人心怨怼不堪。
也正是因此,从其他地方调兵遣将,根本就不现实。
可能从地方上刚一调兵,就得引起其他民族的反叛,越打越乱。
也因此,耶律洪基唯有无奈的从燕云移兵两万。
毕竟,女真人反叛,足有五六万人,规模还不小,就算是考虑到女真人没有铁矛、铠甲的缘故,要想稳稳的镇压,也起码得两三万着甲大军。
十万南征大军,经过五六十日的损耗,已是唯有八万左右。
移兵两万,也即意味着耶律洪基手上仅存六万兵马。
两方差距,越来越大。
不难预见,燕云十六州,或可就此重入手中。
“子纯手上的好消息呢?”
张鼎好奇问道:“可是与西夏有关?”
一样都是传达军报,且是同一时间送达中军大营。
若都是关于辽国的消息,肯定是会记载于一道文书上。
既然他手上的文书是关于辽国,那王韶手上的文书肯定就是关于西夏的。
“然也。”王韶点头。
“不过,不太好猜。”
一伸手,木几上的文书便已铺开。
张鼎拾过,注目阅览。
王韶手上的好消息,的确是不太猜。
就算是给了提示,张鼎也不太可能猜出结果。
这是一封“合作信”。
署名者,名为李清,也即国相梁乙理的狗腿子,西夏大军的副都统。
不过,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李清表面上是忠实的太后党、梁乙理的狗腿子,暗地里上竟然有一颗扶龙之心,属于是妥妥的“帝党”。
从幼帝李秉常八岁起,李清就时不时向其灌输一些关于“反抗”、“夺权”的理念,绝对可算作是老资格的帝党成员。
时至今日,幼帝李秉常已经十二岁,还没有脱离外戚干政的状态,李清不免有些焦急。
于是乎,其却是有意与大周合作,希望借着大周边军的力量杀了梁乙理。
一旦梁乙理死去,副都统便是真正的掌权者,且监军使嵬名阿吴是宗室子弟。
两者联合,就可勤王靖难,灭了梁氏,扶龙上位,就此作从龙之臣
“这——”
脸上的轻松,渐渐转为了凝重。
张鼎持着文书,注目良久。
文书上,主要就记载了一点内容——梁乙理的行踪。
凉州主将梁乙逋死了!
不得不说,种师道是真的有布局天赋,也是真的从大相公手上学到了真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