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第467章 “他是张居正的幼子!”

宽阔的神虎堂中,香烟缭绕、庄严肃穆。

靠北墙壁上,从东到西长达五丈的神龛,依次供奉着蚩尤、孙武、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关羽、李靖、郭子仪、岳飞的神像。

每尊真人大小,栩栩如生,都是精铁铸造。

十尊神像神情各异,姿态也略有不同,似乎都在凝神倾听大明武臣们的商议。

东边的墙壁上,悬挂着大明特有的红日玄月星斗旗。旗下是一排武器架,陈设着刀、枪、剑、戟等兵器。

西边的墙壁上,是一幅堪称巨大、犹如壁画的地图,赫然是《大明武略地图》。

这是朱寅亲制的军事地图,可谓当今之最。地图详略得当,北到漠北,东到千岛,南到马六甲,西到锡尔河。

这巨大地图之上,山川、关隘、道路、航线、岛屿、城池、草原、沼泽、沙漠都标注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南边墙壁上,又是一副巨大的地图。但不是军图,而是一幅《寰宇万国舆图》,同样也是朱寅亲制,就是后世的世界地图,只是地理名称大量修改过。

这两幅图是朝廷的机密。尤其是《寰宇万国舆图》,刚出炉时在朝堂很是引起了一番震动。

原来,真正的天下这么大啊。

这个神虎堂,就是如今大明最高的军机枢密之所。第一次进来的人,很难不会被这种肃穆、宏大的气势震慑到。

此时,几个大都督府的内务亲卫,拎着茶壶依次进入神虎堂,给参加军议的武将斟茶。

身穿武将常服、头戴乌纱、胸前缀着猛兽补子的武臣们昭穆有序的正襟危坐。

朱寅是摄政亲王,他的装扮格外不同。头戴翼善冠,大红赤袍前后、两肩四团织金蟠龙,带銙七方白玉带,显得十分尊贵体统。

戚继光浑厚的声音,苍音龙钟一般,在宽阔的神虎堂内回荡:

“北朝,不足虑也。蒙古诸部蠢蠢欲动,南下叩关是必然之举,鞑子不可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西明朱帅锌也虎视眈眈。北朝眼下缺兵马钱粮,自保尚且不宜,遑论再次南征?”

“洋夷联军渡海远征,半年之内尚可无虞,并非十万火急。这一路,先不管它。”

“安南郑氏有阮氏、莫氏牵制,不能全力出兵,总有后顾之忧。越军还在调集兵马,要攻入大明起码一个月,广西巡抚和岑氏等土司兵马,也能抵挡数月,还不至于让越军如入无人之境。这一路,不是火烧眉毛。”

“事有轻重缓急。只要先急后缓,先难后易,自可从容调度。”

戚继光说这里,略微停顿一下,端起茶杯微啜一口。

堂中的大火炉中,响起木炭燃烧的‘哔啪’声,霎时间让整个神虎堂变得更加安静。

所谓五路强敌,说起来很是吓人。可戚继光数语之间,就让诸将安心不少。

齐国公好整以暇的放下茶盏,整理一下白的长须,慢条斯理的继续说道:

“朝廷眼下真正可虑者,不过是西川吐蕃犯边、云南缅甸入寇,仅两路耳。”

“朝廷新军虽未练成,可户部有的是钱粮,岱山有的是军械,同时应付两路强敌并不困难。”

“朝廷可下诏,征调西南各家土司兵马。有杨将军、宋将军、秦将军带头,加上奢崇明、安邦彦已灭,西南各家无人敢不听调。摄政王,西南各家可征调多少战兵?”

朱寅回答道:“西南各家,加起来差不多还能抽调十万战兵。”

戚继光沉吟道:“如此说来,加上北朝易帜归附的大军,朝廷可用战兵,加起来将近三十万。刨除留守京师、各省的镇守兵马,能抽调的出征大军,也有二十万了。”

朱寅点点头,“齐国公算的大差不差。除了必要的留守兵马,能用来抗敌的最多二十万,出征的其实还没有。”

为何这么说?因为熊廷弼的兵、云南郝运来指挥的各部兵马,本来就已经在前线抗敌。除去这一部分,能抽调的兵马只剩十几万。

戚继光拱手道:“那么,老将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愿意担当一路,西讨、南征都可以。

朱寅拱手还礼,“我正打算拜齐国公为定西大将军,抵御吐蕃叛军。”

“我自己,则是率军南征。等到年后大军粮草辎重准备齐全,咱们两路一起出兵。”

朱寅为何让义父去打吐蕃,而不是打缅甸?

因为义父是北人,对云南边陲的气候肯定不适应,加上年事已高,唯恐水土不服后病倒。

义父在九边驻守多年,倒是不畏严寒。让他去川西打仗,气候更能适应。

自己出身南洋,完全能适应云南和东南亚,反而不习惯高海拔的川西,自然更适合南征。

完美分工。

“好。”戚继光点头,“那老将就去川西。”

朱寅翻开面前的兵册,摸摸没有胡须的下巴,缓缓说道:

“成都本有靖海军三千,川西又有熊廷弼所部一万。再拨你靖海军七千、戚家军一万、播州兵一万、麻贵部一万五千、董一元部一万五千、倭兵两万、萧如薰部五千、祖承训部五千,诸部相加,共有十万。”

“戚大将军就率领这十万兵马,应付吐蕃大军,只要让他们受挫退回高原,就算大功。”

朱寅这是分兵了。

“我自己,则是率靖海军一万五千、白杆军七千、曹文诏部八千、毛文龙部八千、李如柏部一万、赵率教部一万、水东军一万、永顺兵七千、倭兵两万五千,共十万大军去云南。”

“还有三万爨家战俘,也去云南。其实是十三万。”

“咱们两路二十万大军,这粮草、辎重、军器准备,要短期内办妥可谓任务繁重。但军情似火,最多一个月必要万事齐备。熊廷弼和郝运来兵少,都坚持不了太久。”

“驻守京师重地的兵马也不能太少,就由张袷、魏国公、宗钦率兵五万镇守京畿,看护孝陵和长江。”

朱寅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冯梦龙,“冯少司马,再过一个月,正月初十前,兵部可能诸事齐备?”

大明有史以来第二年轻的兵部侍郎回答道:

“回摄政王的话,因为前次抄家,军粮本是足够的。摄政王川蜀大捷,缴获了数以万计的骡马,运力本也是现成。可是因为缺少草料,骡马不够吃,无法调用太多,运输反倒成为难题。”

“兵部正在紧急采购草料和马料,可南方采购草料不易,一时半会儿的难以齐备。但一个月之内,诸事必然能齐备。”

“火药、羽箭都很充足,也不需要赶工。眼下就慢在草料一项。”

朱寅心中有数,他这么问主要是替诸将问的。

草料是什么?就相当于后世的石油。一旦出征,数以万计的骡子、战马、挽马需要巨量的草料。

可是偏偏,南方草料不多,之前南方也没有这么多的马骡,草料主要是靠北方漕运。

如今,戚继光率领大军易帜,一下子带来十万头马骡,加上南军本有的、缴获叛军的,兵部的马骡之数达到近三十万。

够用是够用了。可这么多马骡,每天要消耗海量的草料,兵部很是头疼。

马骡可不是人,光吃粮食反而不行,必须要吃草。草料少粮食多,就会发疝痛暴毙,或者生病拉稀。

眼下,兵部所有的草料,仅够维持马骡不死,只能优先供给战马,不让战马掉膘而已。

虽然草料缺乏是一件大事,可既然一月之内仍然能备齐,朱寅也就不再多问了。冯梦龙虽然很年轻,可他的能力朱寅还是信任的,很适合做军事后勤。

“第二件事。”朱寅换了话题,“我之前在四川招募了宗兵七百人,如今已经苦训了十多天,这只是蜀藩一家。”

“兵部负责招募士卒,那就再颁下招募令,招募南方各藩宗兵,军饷如前。但兵部要把好关,不可滥竽充数。朝廷给了他们自由和机会,却也不是让他们白吃厚饷。”

“南方各藩,大概有宗子十五六万,大多数贫困潦倒,招募万人参军应该不难。”

“宗室是朝廷的沉重负担,可朝廷也不能不管他们,可也不能再白白养着那么多人,只能解除封禁,令他们各谋生路。这当兵吃饷,就是第一步。”

冯梦龙问道:“被革除亲王爵位的宁藩、辽藩的宗子,也可应募么?”

这就是他的细心之处了。他说的这几藩,都是当年因罪被除国革爵的藩王世系。

朱寅点头道:“一样有资格应募。”

这次军议主要是通报军情,分兵南征、西讨,定下出兵日期。商量完这件大事,朱寅就宣布散会。

日益完善的大都督府,职能已经很齐备了。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朱寅再亲力亲为,他只要抓紧即可。如今义父戚继光来了,他更是清闲不少。

大都督府军议散会之后,等到下值时分,戚继光就披上朱寅代表皇帝赏赐的貂皮大氅,骑马冒雪回家。

戚继光在南京的新府邸,是清凉寺东边的镇远侯府。南京没有多余的现成国公府,连朱寅这个吴王,住的也是侯府。

第二次靖难,南京诸勋贵除了魏国公,全部因为守城反抗被废黜,家产府邸都被抄没。临淮侯李庭竹的府邸被朱寅占了,镇远侯府也送给了戚继光。

戚继光回到被换成“齐国公府”的府邸,看到“齐国公府”四个大字,不禁感慨万千。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当年他的诗句。可话虽如此,男子汉大丈夫,谁又不想马上封侯?

可是他戎马倥偬数十年,南下广东,北上塞外,抗倭征鞑,身经百战,年近七旬却连个伯爵都捞不到。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啊。

谁知到头来,却因为归附南朝,被义子稚虎,直接封为公爵,还是齐国公!

平生八千里功名,终究在义子那里得到了肯定。虽然还不敢说功德圆满、份属应当,却是光宗耀祖、足慰此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www.74txts.com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种道飞仙

渔舟送晚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横扫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