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泾阳君此时也陷入了沉默之中,看着身边已经倒戈向许青的宗室子弟们,无奈的闭上了眼睛。
“哎,让许青担任相邦总好比其他人,最起码他是爱秦国的,是爱大王的。”泾阳君心里安慰着自己。
“昭明君啊,您果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跟随您这样的人似乎并无不妥。”
姚贾看着许青,嘴角不由得微微扬起,他没想到许青竟然会用这种方式将自己强行和所有文官的利益捆绑起来,不过显而易见的,许青成功了。
其余人他不清楚,但士人派中大多数人都会将许青当做吕不韦之后的新领袖了。
赤裸裸的阳谋啊,充分将人性和利益拿捏,姚贾心里对许青有的只是无限的敬佩。
“昭明君所言之事,寡人会慎重考虑的,昭明君可还有其他的事情要说?”嬴政看向了许青,沉声说道。
闻言,许青回神,神色平静的拱手说道
“臣除了大计考核之法,还有一件事要说。”
群臣见状便又纷纷看向许青,文官们眼中闪烁着期待,似乎在期待着许青能够再度为他们文官谋取更多的利益。
武将们神色依旧复杂,看向许青的眼神已经不复之前那般亲善了。
“昭明君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嬴政问道。
“臣刚才说我大秦有诸多弊端,文官贤才缺乏晋升乃是其一。至于这第二,臣最近兼任尚方事务发现,我秦国所沿用武器锻造之法乃是青铜铸造。此法虽已成熟,但相比山东六国所擅冶铁之法,多有不足和弊端。”
“所以臣要说的第二件事,便是要为大王和我大秦献上一物。”
许青从怀中掏出一个盒子来,当众将盒子缓缓打开,从中拿出一块素娟来。
“强国首先当为强军,商君变法如何能够深入人心,除了其南门立木而赢得民心之外,更是其训练新军,收复河西,一扫我秦国颓败之势,重新夺回我秦国尊严。”
“列位,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武力才决定话语权的关键,面子和尊严是实力带来的,一个国家的荣辱靠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队!”
“真理只在强弩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许青单手举着手中的素娟,对着嬴政点了点头后,目光锐利,犹如一柄出鞘利剑一般,扫视着群臣说道。
此话一出,武将们先是一愣,看向许青的眼神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只是相较于先前冷淡和愤怒居多的复杂,如今则是又多了几分亲切。
许青刚才这番话太锋芒毕露,太硬了,番话很对他们这些武将的脾气。
而且许青这番话里里外外表达的也都是一个意思,许青还是那个许青,一个十足的鹰派!
“真理只在强弩射程之内,尊严只在剑锋之上!彩!此话大彩!”蒙骜兴奋的说道。
文官们也被许青慷慨激昂的话激起了心中的血性,他们此时只感觉血液加速,面红耳赤,恨不得上战场搏斗一番。
“昭明君所言真乃金玉良言,若非我大秦将士开疆拓土保家卫国,我秦国何谈今日成就!只是不知昭明君所言的强军如何增强!”
嬴政的脸色也激动了起来,双手紧紧握着扶手,语气中难掩战意。
蒙骜和群臣也是好奇的看着许青以及他拿出来的东西。
“秦国强弩令六国畏惧,青铜锻造工艺更是达到了顶峰,在下说的强军之法便是冶炼之法。青铜锻造之法大秦已经发展至巅峰,甚至已经有了成套的锻造工艺,可过于耗费人力物力。”
“而臣所献之物,乃是炼铁成钢一法,所炼铁器比之山东六国更加成熟!”
许青也没再卖关子,不急不缓的说道。
相邦这个位置,如果不当那许青多看一眼都会觉得麻烦。既然要当,那自然就要好好坐稳了,哪怕只是暂时的。
他要的不仅是文官的支持,更要武将们的支持!
如果不做那就一眼不多看,要做就做到最好的!这是许青的人生信条之一。
话语落下的瞬间,整个大殿再度为之一静。
嬴政、蒙骜等人瞳孔缩了缩,看着许青拿出来的绢布,神色再度变得不可思议了起来。
有人震惊,有人不敢置信,还有人怀疑。
可没有人质问,因为许青已经将冶炼之法拿出来了,并举在手中,其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所有人都不觉得许青会拿这种东西开玩笑,何况这种事情极为容易验证。
可是,依旧许多人觉得有些荒谬。
成熟的炼铁之术,甚至比山东六国的炼铁之术还要成熟,这怎么可能?
就拿燕国举例,作为七国之中仅比韩国强一点的国家,为什么地处偏僻还能有颇强的军事实力,那就是因为他们国家的铁器工艺。
燕国所炼制的武器极为锋利,成本低廉,比起青铜的成本,铁器无疑更加廉价,可打造的过程却是太过复杂。
所以秦国一直都是以青铜为主,近百年的发展,大秦早就有了完美的青铜工艺,将成本降到了最低。
至于铁器,虽然也有打造,可只是少数,根本无法全部代替青铜。
一方面是工艺影响,铁器的成本比起青铜更加昂贵。
想要彻底替换,代价实在太大,得不偿失。
可许青竟然拿出了成套的炼铁工艺,实在过于夸张了。
“大王与诸位同僚不信吗?臣恳请大王去宣召尚方中的公输仇大夫以及相里贯大夫,二人会证明臣所言非虚!”
许青扫视了一眼怀疑自己的群臣,没有丝毫慌张,不急不慢的说道。
一整套成熟的炼铁工艺这意味着什么,许青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清楚,所以这般重要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做任何准备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