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父皇!咱们去南巡吧!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他几乎是断然拒绝的说道:
“不行!此事绝对不行,朕不会同意!”
“为什么?”
这下轮到朱慈烺感到惊讶和不解了。
在他看来,这是目前情况下最合理、最稳妥的方案了,既能满足他们父子一同南巡的需求,又能确保京城有皇室成员坐镇,为何崇祯的反应如此激烈?
连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紧接着下一秒,崇祯的话就解开了他的疑惑,也让他瞬间明白了崇祯内心最深处的担忧。
只见崇祯皇帝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地看着朱慈烺,语气沉痛地说道:
“太子!你莫要忘了汉唐旧事!你这是在害你的弟弟!朕只希望他这一生能够安安稳稳、富贵清闲地做个太平藩王,这就是他最好的归宿。”
“可你如今却想让他监国,接触至高权柄,万一万一他年少无知,或者被身边小人蛊惑,由此生出什么不该有的非分之想,那便是取祸之道!”
“到了那时,兄弟阋墙,骨肉相残,你让朕.朕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朕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恍然大悟,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哭笑不得的情绪。
原来崇祯担心的,是让定王朱慈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后,会滋生野心,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太子地位,最终导致兄弟相残的悲剧。
很明显,崇祯这是用历史上那些血腥的皇室争斗模板,在套用在他们兄弟身上呢。
朱慈烺多少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然后看着崇祯,语气平静的说道:
“父皇,您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情?一件我们之前早就商议定、并且正在逐步推进的大事。”
他稍微停顿,让崇祯有时间思考,但崇祯似乎没想起来,依旧一脸迷茫。
眼见如此,朱慈烺才继续地说道:
“那就是之前我们早已定下的针对藩王宗室们的国策,待彻底平定国内流寇和关外建奴之后,便要着手实施‘藩王海外就藩’之策。”
“届时,所有宗室藩王,都将陆续迁移至海外新拓之疆土,在那里建立藩国,永镇边疆。”
“既然其他的藩王,如福王、桂王、唐王等人,最终都要遵循此策,远赴海外,那么儿臣的三弟定王朱慈炯,自然也不能例外。”
“他将来,也是要去海外就藩的。”
话说到这里,朱慈烺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然后继续说道:
“因此从长远来看,他若是真的因为这次监国的经历,而生出些什么‘不该有的心思’对儿臣来说,或许反倒是件好事。”
“好事?”
崇祯有些糊涂了。
朱慈烺则是肯定地点点头,目光炯炯的说道。
“他将来若安分守己,只想做个富贵闲人,那么儿臣将来自然会为他择一处富庶安稳的海外之地,让他尽享荣华。”
“但他若是因此有了野心,不甘人下那也无妨,海外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他若有本事,有魄力,大可以在海外给他一块足够大的地盘,让他去施展抱负!”
“他想当皇帝?可以!就让他在海外去当他的皇帝!总好过兄弟们都挤在中原这一亩三分地上彼此猜忌,互相倾轧,最终酿成祸患。”
“儿臣要的,是一个开拓进取、遍布四海的朱明天下,而不是一个困守中原、内斗不休的僵化王朝。”
朱慈烺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如同醍醐灌顶瞬间让崇祯皇帝瞪大了眼睛,彻底愣在了那里。
他张着嘴,半晌说不出话来。
是了!是了!他确实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或者说在他传统的思维定式里,“削藩”和“防范藩王”是根深蒂固的。
他本能地担心幼子监国会引发权力争斗,却完全忽略了儿子早已规划好的、那条跳出历史循环律的、更加宏大的出路:
海外就藩!
如果所有的藩王最终都要离开中原核心区域,去往万里之外的海外。
那么他们在中原短暂的监国经历所可能滋生出的那点权力野心,在广阔的海外疆土面前,反而可能转化成开拓进取的动力,而不再是对中央皇权的致命威胁!
这简直是从“堵”到“疏”的根本性思路转变!
崇祯顿时恍然大悟,心中豁然开朗。
但下一秒,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不舍之情,又迅速淹没了刚才的明悟。
他想起了朱慈炯那张还带着稚气的脸庞,一想到这个从小在深宫长大、未曾经历过风雨的孩子将来有一天也要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去往那蛮荒未知、凶险莫测的海外之地,此生或许再无归期。
他作为父亲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一样,难受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慈母多败儿,严父亦有心。
他固然希望儿子们有出息,但更希望他们平安。
海外就藩说起来豪情万丈,实则前途未卜,艰险异常啊.
不过现在的崇祯还顾不上沉浸在这种离愁别绪之中。
因为海外就藩还是遥远未来的规划,要实现这一切,眼前就有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
而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开海了!
短暂的感慨和酸楚之后,崇祯终于强迫自己从复杂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到了南巡的议题上。
他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的块垒都随之呼出。
等再次看向朱慈烺时,崇祯的眼神已经恢复了清明和冷静,甚至还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随后他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
“你能以如此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此事,思虑得如此周详,朕心甚慰。”
“因此让慈炯在此期间监国倒也未尝不可,算是对他的一种历练吧,至于你我父子一同南巡之事.”
崇祯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最后权衡,随即又点了点头,语气变得肯定起来。
“朕觉得可行!就照你说的办吧!具体事宜由你牵头,会同内阁及相关部院仔细筹划,务求周全。”
朱慈烺心中一定,脸上露出了笑容,起身郑重行礼道。
“儿臣遵旨!”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已经小了些,但夜色却依旧深沉如墨。(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