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你怎么也来了?
如遇到章节错误,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稍后尝试刷新。
“这个不太好吧?万一这些商家的老板把我们告了,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袁朗一听顿时怒了,“这都什么时候了,人命关天!难道一边守著所谓的社会道德让那些物资閒置,一边让老百姓们忍飢挨饿,居无定所?”
“话不是这么说的,这是两码事,將来你们都撤走了,那些人都会盯著我们当地政府闹,这个事情会很麻烦。”
陈江听后一阵无语,夏虫不可语冰!
“这个责任我来负!我们去取的时候,把物资清单列出来,记录好!灾后统一由国家財政补偿,如果后期出现了群眾闹意见,到时候找我!我就在总装!”陈江態度非常坚定。
考虑到陈江毕竟是上面来的“大人物”,他们这些基层干部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
“好了,救人如救火,没有那么多可是,赶紧去做吧,不然出了问题才真的要问责追责!”陈江不客气的打断了对方的磨嘰。
在陈江的坚持下,临时指挥部的气氛为之一肃。
那位当地领导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在陈江不容置疑的目光和周围战士们急切的眼神中,將顾虑咽了回去,化作一声无奈的嘆息和点头。
“齐桓!”袁朗立刻点名。
“到!”
“你带几个人,立刻去清点城里已知的药店、食品批发仓库、五金店的位置!要快!”
“是!”齐桓领命。
陈江补充道:“记住,动作要快,但也要规范!我们是救援,不是洗劫。每取一件物资,都必须有详细记录,包括品名、数量、取用地点,儘可能找到原始包装或標籤。现场要留下字据,写明是抗震救灾紧急徵用並署名,日期也要写清楚。遇到有店主或负责人在场的,当面沟通,请他们签字確认;没人的,我们把字据贴在醒目位置,拍照留存。”
“明白!”齐桓重重点头,他深知这项任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很快,几支由a大队队员、武警战士和熟悉地形的本地嚮导组成的“物资徵调小队”迅速出发。这是打破常规的无奈之举,但为了废墟下可能还在坚持的生命,为了眼前亟待救助的伤员和群眾,他们必须这么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临时营地的困境在加剧。
匯集过来的灾民越来越多,帐篷严重不足,许多人只能露天蜷缩。
药品,尤其是止血、镇痛、消炎类药物迅速消耗殆尽。
饮用水和食品的配给已经降到最低限度。
袁朗指挥著救援主力继续在废墟上奋战,每一次余震都让人心惊胆战,但没有人后退。
陈江则坐镇临时指挥部,协调各方,处理著源源不断涌来的问题:哪里又发现了生命跡象需要增援,哪个区域的倖存者发生了小规模骚动需要安抚,药品食品如何分配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公平和效率焦头烂额,但他始终保持著最乐观的態度。
因为他知道,大家都看著他呢,他要是有意志上的不坚定,会影响到这支抗震救灾部队的士气。
几个小时过去后,第一支徵调小队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们在一家半塌的药店仓库里,找到了大量未被压毁的药品,尤其是急需的抗生素、绷带和消毒液;
忧的是,一家中型超市几乎完全坍塌,挖掘难度极大,只抢救出少量边缘位置的瓶装水和方便食品。
“报告!我们在『为民大药房』仓库徵用药品一批,清单在此!现场留有字据。”
带队的分队长將一份详细清单递给陈江,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著药品名称和数量,后面还有药房经理颤抖但清晰的签名。“经理一家也困在附近,我们帮他们搭了个简易棚子,他很配合,说只要能救人,东西隨便用。”
陈江看著清单,长长舒了一口气,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好!立刻把药品交给医疗人员!重点保障重伤员和手术需要!”
紧接著,其他小队也陆续返回,成果不一。
有的找到了完好的五金店,拿到了更多的破拆工具和手套;
有的发现了一个小粮店的地下库房,抢救出几袋大米和麵粉;
但也有的目標地点损毁过於严重,短时间內无法进入。
还有人发现有一小撮人居然趁机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战士们自然也不会手软,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败类抓了,交有关部门处理了。
最让人振奋的是齐桓带队的那一组,他们根据一位老街坊的指引,找到了一处相对偏僻但结构坚固的国有酒公司仓库。
仓库儘管有损毁,但主体结构还在,
好不容易打开后,里面堆满了不少未损毁的瓶装水、压缩饼乾、罐头以及一些劳保用品(如被、手套)。
当这个消息传回指挥部时,所有人都激动不已。
虽然对於整个城市的倖存者来说,这些数量並不能维持太久,但已经是天降甘霖!
“立刻组织力量,全力转运这批物资!优先保障伤员、老人、儿童和一线救援人员!”陈江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
大量的救命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回临时营地。
当清澈的瓶装水、充飢的饼乾和罐头分发到灾民手中时,当崭新的被盖在瑟瑟发抖的老人和孩子身上时,营地里的绝望气氛被冲淡了不少,希望重新在人们眼中点燃。
虽然依然面临重重困难,但至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了初步缓解。
救援行动持续了2天后,后续的救援部队终於把路打通了,部队的野战医院、社会医疗救助志愿队、还有社会民间的救援队伍都陆续赶来了。
让陈江他们十分感动的是,还有很多都是运输各种物资的民间车辆,由於道路很窄小,所以只能优先保证抗震救灾的特种车辆通行,这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社会群眾没办法进来,因此他们只能在震区的外围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真正的詮释了什么叫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不过陈江在来援的社会医疗救助志愿队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看来楚寧骨子里还是流淌著军人的血液,在这种大灾面前,依然主动请缨到一线来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